高温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化学调控的缓解效应与机理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aowei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预计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0-4.5℃。导白天最高温度上升的速率相比,夜间最低温度上升的速率更快。气温升高导致的高温热害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进程,同时直接改变其他环境因子,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是现阶段研究热点之一。通过育种和生物技术等途径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水稻高温耐性有利助于减轻高温带来的负效应,然而,这一领域的进展十分缓慢。通过分期播种、水分和养分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技术应用受到诸多因素如前后茬口、灌溉条件等的制约难以大面积应用。在高温发生时,及时应用化学调控物质缓解高温对水稻的伤害,是水稻遭遇高温等逆境胁迫下实现高产、稳产的可行途径之一,但目前关于外源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炭、生长调节剂等)施用提高水稻高温抗性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选用不同高温耐性类型水稻品种,通过人工温室控温处理设置不同的温度组合,比较研究了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抗氧化剂和生物炭对高温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试验采用株型相似但高温耐性不同的两个籼稻品种(IR64,黄华占)为材料,设置的温度处理处理包括:正常温度对照(AT)、高夜温(HNT)和高日温(HDT)等3个处理;外源化学物质叶面喷施处理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甲酯(MeJA)和三唑酮(Tr)及不同物质相互间混用,不施用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处理,试验于2013和2014年5月-10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人工气候室进行。此外,2014年在上述化学物质叶片喷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盆钵中土壤增施磷肥、生物炭、磷肥+生物炭等处理。于水稻开花后采样,比较分析不同温度处理下外源化学物质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变化,重点观察了对开花期的花粉育性、花药开裂、花粉萌发、抗氧化能力和花粉粒代谢物质合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高温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品种的花粉育性、花药开裂率、柱头花粉接受数及花粉萌发率,代谢物质合成和花粉粒抗氧化活性,而且高夜温处理对各性状的影响比高日温处理下的更明显。外源化学物质施用可以缓解高温对花粉生理生化性状的不利影响,其中以抗氧化剂与生长调节剂混施(Vc+Ve+MeJA+Br)处理下的缓解效应最好。品种间也表现出明显差异,黄华占在高温处理下表现出花粉育性、花药开裂能力和柱头花粉接受数及花粉萌发率均高于IR64。黄华占耐高温的生理原因主要在于其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较高的代谢物质合成能力。  (2)高温处理对水稻生长有显著影响,降低水稻产量。研究表明,高温处理显著降低叶面积、地上部及地下部生物量、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两个供试品种叶片水势;高温处理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高温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黄华占在高温下的生长和产量均比IR64的好,与常温处理相比降幅也低于IR64;外源化学物质施用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其中以Vc+Ve+MeJA+Br混施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光合速率、颖花育性和籽粒灌浆,从而缓解高温伤害导致的不利影响。  (3)高温胁迫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造成不利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趋势相同。研究结果表明,高日温和高夜温处理降低了两个供试品种的籽粒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和整精米率,增加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RVA分析表明,高温显著增加了稻米的崩解值、最终粘度、冶胶恢复值和糊化温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最终黏度,从而导致食味品质降低;外源化学物质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稻米品质的不利影响,其中以四种外源化学物质混施(Vc+Ve+MeJA+Br)处理下的表现最好。  (4)高温处理比常温处理的花粉育性、花药开裂率、柱头花粉数和花粉萌发率降低,这是结实率下降的主要成因,耐高温品种黄华占比高温敏感品种降低幅度少。肥料施用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水稻花粉育性和活力的不利影响,其中以生物炭+磷肥的混合处理下的效果最明显。同时,生物炭施用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但与磷肥混施后的部分效果反而下降。生物炭+磷肥混施处理下的稻米品质最优,可能在于该处理增强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灌浆,补偿了高温胁迫导致的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外源化学物质混施(Vc+Ve+MeJA+Br)或生物炭+磷肥等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高温对水稻的不利影响,但后者的效果不如Vc+Ve+MeJA+Br混合施用。此外,从代谢物质合成、内源激素平衡和基因型差异等方面进行了高温胁迫及其缓解的机理探索,有助于丰富水稻植株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与机理等方面的知识,为水稻抗热减灾提供技术指导。
其他文献
为分析移动式防洪墙结构主材的耐腐蚀特性,采用电化学测试和盐雾测试两种方法测试三种厚度的铝合金板材及Q235钢板、镀锌钢板两种对比分析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结果 表明,铝合金
海藻糖(trehalose)是由两个分子的葡萄糖以1,1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非还原性双糖。由于它能有效地保护细胞膜和蛋白质的结构,使生物体在许多异常情况下,如高温、脱水(干旱、高渗透压)、高Ph值时仍保持细胞内湿润,防止细胞因失水而造成细胞内养分的损失的细胞的损伤,从而使生物体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碱、抗冷、抗热的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海藻糖合酶基因导入作物并使其在作物中表达,能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副厂房洞跨度34 m,洞室规模巨大;缓倾层间错动带C4斜切地下厂房南侧顶拱,对厂房顶拱围岩稳定影响巨大.建立右岸地下洞室群整体三维模型,进行无支护条
构建了含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模型,基于该模型,以接入PET和分布式电源的IEEE33节点系统为例,采用遗传算法以系统网损最小为优化目标,以PET的端口量为
鉴于徐楼闸老闸因闸基渗透、上下游冲刷而损坏,移址改建的徐楼闸新闸必须解决闸基深厚粉细砂层渗透能力强、不耐冲刷的问题,采用闸基换填水泥土、闸基设置截渗墙、下游消力池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流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交直流网络亦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建立合电压源型换流器(VSC)交直流配电系统,探讨了VSC换流器损耗及其控制方式,并针
为研究东北季冻区的渠道冻胀问题,选取沈阳苏家屯地区渠基土为试验对象,将其冻胀情况简化为自上而下的一维冻胀模型,设计并制作了符合一维冻胀工况的试验装置与方法,分析了在
摘 要:在远程教育学习指导书的编写方式和编写主体上,有远程系列教材情况下,由主讲教师编写合订本的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没有远程系列教材情况下,由辅导教师编写单行本的学习指导书,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在出版方式上,应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学习包。可以研究和借鉴英联邦学习共同体的经验,开发出学习指导书编写模板。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指导书;编写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
为及时了解在运复合绝缘子运行状态、系统评估电力网运行可靠性,2016年相关运行单位依据南方电网有关规定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环境较为复杂的复合绝缘子进行抽样检测,测试内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日益受到重视,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是研究非点源污染控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选择四种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SWAT、G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