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pffer 细胞调控Th17细胞分化及其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急性排斥反应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和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肝脏移植后免疫调节的机制有助于为急性排斥反应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 Th17)以表达IL-17而得名,是不同于Thl、Th2的CD4+T细胞新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抗感染、肿瘤发生和器官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作用。业已证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与IL-6联合作用能诱导原始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而Kupffer细胞作为体内最大的定居型巨噬细胞群,在活化状态下既可吞噬肠道来源的病原菌以及内毒素,又可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为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以及凋亡等提供各种调节信号。鉴于肝脏中Kupffer细胞在病理生理条件下分泌大量TGF-p与IL-6等细胞因子,我们认为此时形成的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有利于Thl7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而Th17细胞可能在肝脏免疫性疾病及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探讨Th17细胞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同时利用氯化钆(gadolinium trichloride,GdCl3)抑制Kupffer细胞功能,观察其对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Th17细胞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Kupffer细胞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实验动物采用近交系雄性Dark Agouti(DA)和Brown Norway(BN)大鼠,体重200-300g,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实验分组:(A)异基因组:DA大鼠作为供体,BN大鼠作为受体;(B)GdCl3预处理组:DA大鼠作为供体,BN大鼠作为受体,供体术前24小时阴茎静脉注射GdCl3(10 mg/kg);(C)同基因组:供受体均采用BN大鼠。每组各18对,6只观察生存期,其余于术后5天和10天处死,留取外周血和肝组织标本,分别检测肝功能、肝脏病理组织学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肝脏淋巴细胞Thl7细胞比例,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化以及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肝组织IL-17、IL-6、TGF-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外将通过原位胶原酶灌注结合离心淘洗法分离的大鼠Kupffer细胞与使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的脾脏初始CD4+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然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其淋巴细胞表型。研究结果:与同基因移植大鼠比较,异基因移植大鼠出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改变,肝脏Kupffer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其中Th17细胞比例增高,同时肝内IL-8、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TGF-β和IL-6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注射氯化钆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数量明显下降,急性排斥反应明显改善,生存时间延长,并且肝内与外周血Th17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肝内TGF-β和IL-6表达下降。可见氯化钆能够有效地抑制Kupffer细胞的免疫活性和Thl7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大鼠同种异基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分离急性排斥大鼠和同基因移植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与正常DA大鼠脾脏原始CD4+T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前者Th17细胞比例也明显高于后者(30.8% vs 8.1%),ELISA检测发现急性排斥大鼠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TGF-β和IL-6水平明显较同基因组高。研究结论:肝脏Kupffer细胞通过分泌TGF-β和IL-6等细胞因子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促进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人本身能够接受的范围。在如今的大数据环境下,现有的采用信息检索或者信息过滤等技术的推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快速、实时处理需求,这严重制约了推荐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良好发展进程。近些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在有关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也有很多学者尝试在推荐系统上运用深度学习的技术,但是目前的应用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影视推荐方面的平台,
引言: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下,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围绕游戏教学,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并根据小学冀教版教材内容,探讨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策略,以此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发挥学习主动性。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小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在素质教育落实中,如今小学英语教
期刊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标志着家蚕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家蚕是鳞翅目的一种重要模式昆虫,对其生理、病理和天然免疫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明家蚕的抗病机制,从而培育抗病家蚕品种,而且将为农林害虫防治新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家蚕基因组分析,发现有69个与免疫和防御相关基因。而蛋白酶抑制剂是昆虫的天然性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蚕血液中存在的Kunitz型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h
随着河北省来华留学生财经类本科教育从注重规模进入到规模和质量并重的阶段,构建符合省情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任务。本文认为趋同模式存在以下问题: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和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对趋同培养模式构成挑战;趋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体现不够。因此我们认为应进一步明确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标准;以创建"学习共同体"为愿景推进来华留
家蚕可谓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目前继果蝇以后最为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模型昆虫之一。家蚕由于经过长期的室内饲养与经济性状的改良,逐渐的失去野性,变得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非常敏感。因此,研究家蚕的耐高温特性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对高温冲击的反应如热激蛋白的合成等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选育适应在热带和干旱地区及中国的夏秋蚕季节饲养的蚕品种,探明家蚕品种的耐热性能
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氯化胆碱(Chcl)为氢键受体,乙二醇(EG)、乙酰丙酸(LA)为氢键供体合成的TBAB:EG(1:2)、TBAB:LA(1:2)、Chcl:LA(1:2)三种低共熔溶剂(DES)为萃取剂,通过萃取精馏分离苯-环己烯共沸体系。实验测量了环己烯-苯-DES三元体系气液相平衡,并对DES组成中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DES的分离性能由高到低依次
第一性原理研究在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更深入的理解固体和表面特性的物理本质,并预测体系许多性质及变化的趋势。随着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改进,第一性原理计算已经在适用性和准确度上都获得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对于复杂固体和表面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尤其是对包含第一行元素或者d/f电子的系统,尚处于开始阶段或者尚未得到理想的结果。关于上述系统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
端粒是一种特殊的由富含G的重复DNA序列和相关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起到保护末端染色体不被降解以及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的重要作用。端粒功能的缺失将导致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大大增加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风险。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端粒长度主要由一种特殊的RNA逆转录酶即端粒酶以及端粒相关蛋白来调节,端粒相关蛋白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端粒DNA相互作用来维持端粒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近年来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是一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分化成三个胚层全部细胞的多潜能性(pluripotent)干细胞,被广泛地应用于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等研究中。研究ES细胞自我更新相关基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NA干扰技术是该项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胚胎干细胞的特殊性,大多数的转染试剂转染胚胎干细胞的效率都非常低,为建立高效的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系统和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