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简称MBF)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可使液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菌体细胞及胶体粒子等凝集、沉淀的特殊高分子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的廉价的水处理剂,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方面,近些年来受到研究者极大关注,有逐步取代传统絮凝剂的趋势。本文以深海絮凝剂产生菌Halomonas sp.V3a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菌种改良,获得了W60”2、W90”2、W90”8、W90”9、W90”13五个突变子,并从V3a发酵液中得到一株自发突变株Halomonas sp.V3a-3#。V3a-3#发酵液絮凝率高达99.86%,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250ml摇瓶装液量50ml;培养基盐度,2.0%NaCl;分段控温培养(24℃培养15h,然后28℃继续培养);发酵周期25-28h。它克服了Halomonas sp.V3a在低温、低转速的产絮凝剂最佳条件下,菌体生长缓慢,发酵周期长达10d的缺陷。通过乙醇沉淀等处理从V3a-3#发酵液中得到了生物絮凝剂HBF-3。HBF-3粗品化学组分分析:总糖29.8%,中性糖20.56%、糖醛酸7.15%,氨基糖1.06%。HPGPC测定HBF-3的分子量为232589 Da。紫外光谱分析等现示HBF-3不含蛋白质和核酸。HBF-3的红外光谱分析得到一个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图,特征吸收峰为3294,2951,2953,1646,1074,862cm-1。HBF-3的水解产物的TLC分析呈单一斑点。HPLC分析结果显示HBF-3单糖组分包括:葡萄糖2.73%、海藻糖0.77%、甘露糖1.12%、鼠李糖15.66%和葡萄糖醛酸6.76%,是目前已报到的鼠李糖含量最高的生物絮凝剂。与出发菌株产的絮凝剂HBF-1类似,HBF-3也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应用前景。在热稳定性方面,即使100℃处理30min,絮凝率仍保持在90%以上;在pH(1~12)之间絮凝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应用研究表明,它对各类水质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无论是菌体、藻类还是固体颗粒悬浮物。此外,在乳化和金属离子的痕量(10-9)吸附方面它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