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六选》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元瑞及其门人曹振镛所编选的《宋四六选》,是一部专辑宋代四六的骈文选本,选宋四六766首,按诏、制、表、启、上梁文、乐语分体编排。此书彭元瑞《自序》可以说是一部宋四六简史,简略叙述了宋四六的流变及主要作家,意在说明宋四六也是骈文发展史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亦是对乾嘉时期骈文崇尚六朝和四杰的不满。彭元瑞所生活的乾嘉时期,此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彭元瑞的个人经历,都对此书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以《宋四六选》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宋四六选序》和所选作家、篇目,力求梳理此选本所反映出的宋四六演变轨迹。本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是绪论,第一部分总结彭元瑞及其《宋四六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这一选题的意义与创新之处;第三部分介绍了《宋四六选》的主要版本。第一章介绍了彭元瑞生平及乾嘉时期骈文发展状况。乾嘉时期的骈文创作宗尚以及骈文选本的大量出现,都对《宋四六选》的成书有很大影响。第二章主要介绍《宋四六选》的体例及选文特点。按照曹振镛所说,《宋四六选》是参照《文苑英华》《播芳大全》《翰苑新书》的体例编排成书,但仅选6种文体,四库馆臣称之为“选例之纯”。在选文特点方面,从所选文体和作家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介绍《宋四六选》反映的宋四六发展史,结合此书的序、目录、选文篇目,叙述了宋初、北宋中期、南宋初以及南宋中晚期的四六特点。第一部分是北宋初期骈文:晚唐五代骈文余响;第二部分是北宋中后期骈文:宋四六规范的确立;第三部分是南宋初期骈文:情感内容的变化;第四部分是南宋后期骈文:体制风格的变迁。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宋四六选》与王志坚《四六法海》、王先谦《骈文类纂》的比较,然后分析《宋四六选》的得失。在当时,这本书流传很广,刊刻次数也比较多,对此书的评价也具有两面性。本章结合一些学者的评价,对《宋四六选》的影响进行了评析。
其他文献
关于对西班牙共产党所领导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回答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是怎么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西班牙共产党在寻求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左翼力量的团结,其领导的革命与变革是对右翼力量的削弱和对劳动人民利益的维护。西班牙共产党在政治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斗争不仅对西班牙国内政治、文化、经济方面产生影响,而且对欧洲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学位
“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性谓语句属于名词性谓语句下的一个小类,过去学术界对名词性谓语句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丰富,但并没有对各个小类进行系统的分析。“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性谓语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和可研究性,因此本文在分析考察语料的基础上,对“的”字短语做谓语的名词性谓语句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的深入分析。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对“的
学位
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这一问题一直是我国仲裁领域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相较于机构仲裁,临时仲裁有其自身特点,我国立法与实践中对于外国临时仲裁裁决的不明确态度使外国临时仲裁裁决在我国当今法律体系下存在适用矛盾。2021年7月30日,司法部起草发布《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在商事仲裁相关法律草案中对于外国临时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进行说明,该草案一旦落地实施,可以保障外国临时仲裁裁决在我国得到更加完善
学位
“除了”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之一,在语义上主要表示排除义和加合义。“除了”常与副词“全”“都”搭配使用表示排除义,与“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表示加合义。本文以表加合义的“除了X也Y”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料的搜集、筛选以及分析,本文着重从三个层面(句法、语义及语用)对表加合义的“除了X也Y”结构进行分析。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表加合义的“除了X也Y”结
学位
“V又V不C”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口语性质比较强、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结构。对“V又VP”的下位结构“V又V不C”的专门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采用语料调查和归纳分析的方法,通过描写和解释对这一结构的成分、句法功能、语义、语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除去绪论和结语,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对“V又V不C”结构的成分进行分析。首先,考察并分析常项“又”在该结构中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其次,是对变项“V”从音节数量
学位
作者意图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由作者意图决定,解释者要想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必须回归作者原意。作为现代作者意图论的典型代表,美国学者E.D.赫施汲取前人的理论资源,在“作者之死”的浪潮中毅然举起“保卫作者”的旗帜,捍卫解释有效性的标准。本文从文学解释学的立场出发,以赫施的作者意图论为研究核心,廓清相关历史文化脉络,重新审视赫施作者意图论的独特状貌,力图简洁凝练地反映赫施作者意图理论的基本样态。这
学位
《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一部重要的白话小说。该小说口语化程度很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语言特色。本文以此为语料,研究其中差比句的特点与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在共时和历时层面对《老残游记》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时期差比句的发展情况和演变规律。文章共有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绪论中,本文着重对差比句进行界定与分类。本文界定“差比”范畴是一个“语义—句法”范畴。差比句是在语义上具有[+差
学位
“有点(儿)”是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常用的程度副词,其字面意思较为简单,表达程度“轻微”之义。在实际使用中,“有点(儿)”可以修饰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固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且搭配使用后的结构在语句中的句法位置较为灵活。此外,“有点(儿)”并非只有表示程度轻量的“稍微”义,它还表示程度高量的“很”义和表示“意外”义。“有点(儿)”的语用功能丰富,但却少有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因此,本
学位
因与果是一对基本关系范畴,反映的是前后相继的两个或一连串事件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客观世界中永恒而普遍地存在,付诸语言表达是人类共有的现实需要。不论是何种语言,亦无论在什么时代,因果逻辑关系的相关表达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必然不可或缺。学界对于汉语中因果表达方式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硕果颇丰。有基于此,本文针对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原因表达方式进行探讨,就其句法结构而言,可将其描述为“P
学位
《醒世新编》是一本清末白话本小说,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本文以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查,以此来管窥清末心理动词的特点,全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了《醒世新编》语料来源及研究概况,心理动词研究综述,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说明本文对《醒世新编》心理动词的提取原则和分类情况。对于心理动词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形式标准。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