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河道水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如2007年6月太湖蓝藻爆发,影响了无锡近600万市民的用水安全,一度造成“水危机”。对河道的简单治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新需要,河道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力图在构建高效复合菌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复合菌群及固定化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反应器的方法处理河道污水的可行性。 从河道底泥、垃圾渗滤液及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培养了17株单菌株,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性较强。本论文首先对该17株高效菌(编号为KS01~KS17)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菌株进行混合培养,共得到272种不同的组合。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通过稀释平板计数的方法确定2种菌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利关系还是不利关系。最终确定了13株菌(编号为KS01~KS13)作为目标菌株,构建高效复合菌制剂。这13株菌两两之间的为互生的有利关系。17株高效菌的性能进行测定,采用革兰氏染色方法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方法。 微生物固定生长处理污水方法依赖载体使得微生物在其上面大量繁殖,从而提高微生物的有机降解能力,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通过载体结合法将高效复合菌群固定于大孔载体之上得到固定化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选择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FPUF)。此载体密度接近于水,无需固定支架,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载体。 所得固定化微生物置于曝气装置中,以华中科技大学湖溪河河水为实验污水来源,在实验室模拟SBR工艺进行小试,通过比较固定高效菌与游离高效菌对河道污水中COD和NH3-N的降解效果,得出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固定高效复合菌群处理河道污水有更好的效果。固定化高效菌处理河道污水COD和NH3-N的降解率分别可以达到93.6%和99.5%,且能够更快达到稳定,节省曝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