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种共识。墙壁文化塑造的德育环境影响和促进着个体的道德发展。已有的研究或是对墙壁布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表面化分析,或是针对墙壁文化中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探析。而对墙壁文化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的还较少。本文从道德的维度,以S小学为例,进行了实地研究。通过呈现墙壁文化的现状,分析其背后的话语和师生反映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全文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意义、已有研究,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进行概述,进而呈现研究设计。第二部分说明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并对S学校的整体状况作基本陈述和简要评析。第三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概括展现S小学墙壁文化的内容。第四部分侧重于其背后的话语主体,主要结合社会学的空间和权力理论进行了探析。第五部分立足于师生,重点反映墙壁文化存在的现有问题。第六部分,对应前面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其中该部分“声音的归宿”,与前面的两个小节非并列关系。它不再是表面化的建议,而是深化到墙壁文化的精神主旨上——走向教化,以实现研究主题的升华。研究发现三大点:第一,学校墙壁文化主要呈现的是学校、社会、国家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二,背后的话语主体以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学生拥有的话语权空间有限。第三,师生尤其是学生,对墙壁文化的内容存在着听不懂、懂而不想听、听且认可三种现象。听不懂是因为其不符合认知水平、脱离了真实生活;懂而不听在于布局乱、文本旧俗、语义苦、语气硬;听且认可并非是因为其避免了前两者的缺点,而是有着两个原因:一是外在的力量之大超越了本身固有的缺点,从而习惯性认可。二是师生真正地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整体发现大多小学的墙壁文化出对人本的尊重性不够,我们的教育距离教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