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语言成为人之为人而有别于其他动植物的标志之一时,如何来谈论沉默当对语言的研究遍布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学等诸领域且足以编成一本本厚厚的语言研究史的时候,与之相比,对沉默的思考则显得单薄得多。语言和沉默之间总是具有一种难分难解的关系。当沉默剔除了其心理层面的分析与动机而仅仅外现为一种不说话行为之后,它便几乎与语言的否命题(即不说话)划上了等号。那么是否能够在既有的语言学理论中选用一种,进而对沉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呢?本文正是基于此想法所作的一次尝试。尽管如此,本文的初衷并不仅仅关乎学术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对生活层面的内在思考也是其所关注的问题所在。鉴于此,本文同时也是对沉默行为所内含的积极因素与正能量的一次挖掘和探索。本文选择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建立的语言学理论为出发点,同时参照引述结构主义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和拉康以及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等同样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模型为基础而相继发展出来的理论观点,试图对沉默在其语言堂体系中担对应的诸要素,沉默的诸种出场形式及其与言说之间的关系作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与阐释,从而既为既定的语言研究区间开启新的空间向度,又为沉默这一临界于语言边缘的行为寻找一个可供思考与探究的角度。我期待在这两者的相遇、冲撞和融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生成出新的思想火花。论文预计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回到沉默行为在剔除了心理分析及其动机意图后仅仅呈现出来的现象层面,并以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2中所讲述的关于亚伯拉罕的具体故事切入正题,以此揭示沉默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和悖论。第二部分试图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来对作为符号的沉默进行分析,指出这种做法所具备的可行性。分析主要通过围绕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出的几个基本概念来展开。由此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作为符号的沉默大体上能够被纳入到语言系统中去,但是与此同时,它又对自已内涵的聚合关系进行破除。正如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所认为的那样,言语活动是异质的3,它的整体因此是没法认识的‘,所以沉默亦可以是语言的一种例外状态。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沉默的替补和增补。第四部分主要对沉默行为的诸种表现形式进行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中把沉默纳入到语言学系统里的做法进行反驳。因为用索绪尔的语言学系统来分析沉默的做法,仍然是预先把它纳入到语言学框架中的结果。沉默的例外状态,也只是当它处于特定语言学系统之内时才被额外赋予的例外位置。所以沉默只是囚禁在语言学的体系之内而排除在它自身之外。而绝对状态的沉默实际上是在试图消除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对立和区分,由于没有别的形式能够代替绝对沉默本身的在场,所以拉康的能指链也就得到了消解,或者换句话说,它是遏制语义增殖的一种方式。沉默由此更趋向的是行动层面,而不是言语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