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与成就,是一个重要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学现象。女性长篇小说的写作也出现了高峰时期,她们开始抛弃男性立场,以独立自主的社会存在形态去大胆探索女性群体完全不同于男性群体的生命世界,相伴而来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平衡自然会带来各种悲剧,宿命意识也就应运而生。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女性长篇小说切入,来分析其文本背后隐藏的宿命意识,进一步探寻其文本所呈现的各种宿命形态及重要意义。第一章从两个方面论述宿命主题的历史演变。一是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中的宿命意识形式,主要以姻缘命定,转世轮回,永恒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二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书写的宿命意识形式,主要以神秘预言、谶语,因果相生,别无选择,无处逃遁为主要表现形式。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再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其中的宿命主题形式不断的新变与丰富,逐渐走向成熟。第二章从三个方面论述孤独境遇中的宿命挣扎。一是难以摆脱的孤独枷锁,20世纪90年代女性长篇小说中的大部分女性都曾努力的改变孤独的现状,然而她们早已被铐上了孤独的枷锁,挣脱不掉。二是隔膜与疏离下的孤独情爱,这种变质情爱是孤独感衍生的恶果,也是创作主体孤独精神之旅的艺术延伸。三是逃离与陷落下的孤独陷阱。20世纪90年代女性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始终不断的在“家”的逃离与投奔之间循环,生命美景在孤独的陷阱中逐渐凋零。第三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生存困境中的宿命叩问。一是现实与理想两极中的悲剧生存,理想被现实摧残,现实又被理想虐杀,这就是人类的生存悲剧,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二是情欲与理智激战中的痛苦与迷茫,20世纪90年代女性长篇小说中的人们总在欲望与理性的冲突中迷失自己,任由命运控制。三是宿命阴影下的悲剧性死亡。死,是人的终极宿命,是人类自身的困境与悲剧。第四章从三个方面论述无爱情态下的宿命救赎。一是血缘伦理下的母爱畸变,20世纪90年代女性长篇小说中主要表现的是母爱的逆变与异变。二是父爱缺席下的痛楚与蜕变,当依靠男性为虚妄,那么痛楚后的蜕变则是对自我最好的救赎。三是宿命抗争中的自我救赎。女性的自我救赎与抗争,颠覆了传统的性意识与性权利,摆脱了男性的附庸,实现了真正的独立。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们之所以钟爱宿命并相信宿命的存在,有其文化背景原因,但更多的是女性为其寻求在文学中独立的话语权而抗争的甲胄,让我们看到这些内省型的女作家们的精神成果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及她们作品背后的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