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对射波刀治疗驱动基因阳性肺癌脑转移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转移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预后不佳。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目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日益成为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驱动基因如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kinase gene,ALK)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日益成为晚期、术后或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的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靶向治疗也是病人预后较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及患者放疗治疗效果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但靶向治疗对于放射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放射外科与靶向治疗最佳的组合方式如病人应先接受放射外科治疗还是先接受靶向治疗仍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和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数据,探讨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射波刀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19年5月,共44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了射波刀治疗。本研究的入组标准为:组织病理或细胞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或肺鳞癌;脑转移接受了射波刀治疗;基因监测证实的EGFR突变或ALK基因重排;MRI证实的1到3个可测量的脑转移病灶。为避免潜在的混淆因素,我们排除了接受了脑转移灶外科切除或全脑放疗的病人。最终包含了123例EGFR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人和34例ALK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人。计算了病人的总生存时间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并分组统计了病人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对于EGFR靶向治疗组,整体、EGFR突变组和EGFR野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21.3到32.7个月)、31个月(15.9到46.1个月)和19个月(13.8到24.2个月),先接受射波刀治疗后接受靶向治疗的病人生存时间要长于先接受靶向治疗后接受射波刀治疗的病人(风险比2.32(1.1.6-5.78),P=0.03)。在多因素预后分析中,EGFR突变状态和颅外病变控制情况与预后独立相关。对于ALK靶向治疗组,阿来替尼治疗ALK基因融合重排肺癌脑转移瘤,颅内中位PFS为24.5个月。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好。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接受射波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人,同时接受靶向治疗的病人预后较好。而且先接受放射外科治疗后接受靶向治疗病人的预后要好于先接受靶向治疗的病人。但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人的最佳治疗策略仍需个体化、多学科联合的治疗策略。进一步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有助于解决目前仍存在的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合同法》第410条规定了委托合同的任意解除权,委托人或受托人可以无任何理由的随意解除委托合同,无主体和时间的限制,而该任意解除权为形成权,原则上解除的通知到达对方合
她无儿无女,却被很多孩子亲切地唤作"妈妈";她身患顽疾,却把学生的学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她身陷苦难,却始终没有放弃人生梦想。2020年夏天,央视《面对面》节目《对话大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各行业的需求,能够自主移动导航和避障的机器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使用。即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
毛泽东在谈到抗美援朝时曾说,美国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这种"气",就是战斗精神;而战斗口号,则是战斗精神的浓缩和凝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除了喊
都市工业是指以都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都市工业园、楼宇为载体,适宜在都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环境相协调的
1948年4月,当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在太行山深处,向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请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宣传事宜时,叶建民刚刚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十纵三十师任副师长。五个月后三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加快来华留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命题。北京科技大学将来华留
驾驶员作为人车路闭环系统的核心要素,其驾驶控制行为对整个闭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驾驶员在转向过程中承担判断、决策和执行功能的主要是视觉系统和神经肌肉系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为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后疫情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推动高校
身份认证技术是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身份认证技术存在跨域统一身份认证困难、多元身份证明和凭证管理不善、身份标识和认证体系庞杂、身份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