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高铬铸铁的制备及碳化物与性能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铬铸铁由高硬度的碳化物和强韧耐磨的基体组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金属耐磨材料。目前,高铬铸铁主要采用传统的铸造方法进行制备,难以有效调控碳化物的形貌,无法实现硬度和冲击韧性的良好匹配,在磨粒磨损工况下表现出耐磨性能的不足。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材料,烧结温度低于铸造方法中的熔炼温度,且能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原材料与工艺,可为材料设计出理想的组织生长条件,目前已制备出具有独特组织结构和综合力学性能更佳的烧结高铬铸铁。因此,本文以水雾化粉末为原料,选用粉末冶金超固相线液相烧结(SLPS)工艺制备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SHCCI),以期为优化制备与选用综合性能优异、成本相对低廉的烧结高铬铸铁提供依据。首先,研究烧结温度对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Image J软件对碳化物进行参数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高铬铸铁原料粉末的液-固两相温度区间分别为1160℃1198℃、1191℃1238℃、1222℃1262℃。烧结高铬铸铁的物相主要为M7C3碳化物、马氏体和奥氏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尺寸逐渐增大,形态趋于圆润,并保持着较高的碳化物体积分数。烧结高铬铸铁的密度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过烧后出现密度略有下降的现象,其中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的密度最高值分别为7.64g/cm3、7.66g/cm3、7.55g/cm3。过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在烧结温度为1180℃时,力学性能为:硬度64.3HRC,冲击韧性3.04J/cm2,抗弯强度1625MPa,延长烧结时间,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在烧结温度为1200℃时,力学性能为硬度63.9HRC,冲击韧性7.92J/cm2,抗弯强度2113MPa;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在烧结温度为1250℃时,力学性能为硬度63.3HRC,冲击韧性7.05J/cm2,抗弯强度1923MPa。通过电解腐蚀萃取烧结高铬铸铁的碳化物,对碳化物三维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过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中萃取的碳化物出现了类似核壳分离的现象,优先形成的初生碳化物可能成为共晶碳化物的生长基底,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物;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中细小弥散分布的共晶碳化物三维形貌呈珊瑚状,侧面光滑但不十分平整;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中碳化物呈六方形长杆状,尺寸较为粗大,侧面整体上较平直规则,基本没有侧向分枝,不存在尖锐的棱角。最后,在不同冲击功条件下,对烧结高铬铸铁进行冲击磨粒磨损实验,研究磨粒磨损规律,分析磨损机制。烧结高铬铸铁在冲击磨粒磨损工况下的磨损量呈峰、谷波动变化趋势。过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的磨损机制主要为脆性碎裂和疲劳剥落磨损;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具有硬度和冲击韧性的良好匹配,在不同的冲击功条件下,磨损过程较为平稳,耐磨性能优良。在2J/cm2、3J/cm2冲击功条件下,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分别比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提高了35.4%、11.2%,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磨损。
其他文献
高成本是阻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商业化发展的重大瓶颈,而其中Pt基催化剂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成本,因此发展低Pt载量高性能的膜电极成为趋势。但是随着阴极Pt载量的降低,活化过电势会急剧增大,这就需要具有更高氧还原活性的催化剂。目前催化剂氧还原活性的指示符,均是在较高电势下(0.9V)表征的,而燃料电池一般在0.8V-0.6V下工作,如何表征实际工况下催化剂氧还原活性是研制和筛选新型催化剂的
在肌肉宰后成熟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在内源酶的作用下发生有限降解,产生大量的长短不同的肽段和游离氨基酸。因此,宰后成熟过程不仅有助于肉的嫩化,还可能产生具有生理功能的小
豆科植物可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碳水化合物及适合其生存代谢的环境以换取根瘤菌从大气氮转化的氨态氮,自然界中有近四分之三的氮源来自该类共生固氮体系,
超声散射层析算法作为一类重要的逆散射手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医疗、无损检测,地质探测等领域。但是,针对逆散射求解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非线性与非适定问题,传统重建近似方法如Born近似法,并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这就使得重建结果误差较大,而且极易造成发散。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利用迭代法与Tikhonov正则化法相结合的环域逆散射重建算法,该算法通过迭代手段对原有的Born近似理论进行了拓展,使其打破
柔性吊桥,由于其自身刚度较小,在活载作用下,主缆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活载越大,桥面挠度越大。本文从控制结构刚度及主梁变形两个方面着手,对柔性吊桥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研究了柔性吊桥变形受力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了柔性吊桥重力刚度对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了加劲梁抗弯刚度对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了主缆的弹性刚度对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推导了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变形解析计算公式。研
为克服船舶航行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并提升自动舵的控制性能,本文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开展船舶航向控制设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引入其他智能控制方法,提出了参数自适应的智能自抗扰航向控制策略,具体工作内容及创新性如下:1.船舶航向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利用船舶的非线性野本模型进行自动舵的设计,考虑舵机特性,并将舵机与船舶视为一个整体,把舵机造成的影响看作船舶受到的扰动,设计扩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传统锂电池的不二之选。但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推广和应用受到甲醇渗透等问题的影响。本文所依托的课题提出利用超声雾化供给的方式来缓解甲醇渗透,课题前期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超声雾化的有效性。本文在此基础上使用仿真的方式来研究超声雾化DMFC中甲醇的传质过程,提出优化甲醇传质、缓解甲醇渗透的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资源作为一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完善水资源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不仅有利于丰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理论研究,提高水资源地方立法质量,还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改善水资源污染和匮乏的现象。对比103个水资源地方立法文本中的法律责任条款,可以发现,水资源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结构不合理、立法重复、内容不明确、过于
数字DC-DC变换器由于其效率高、温升小等优点成为电源领域中重要的一员并正在逐渐取代小功率线性电源。随着电源技术发展,DC-DC变换器对其控制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导致传统PID控制算法逐渐被取代。神经元作为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结构简单并且拥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将单神经元与PID结合形成的智能PID算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PID控制的不足。而由于FPGA并行运行的特性使其适合设计含有大量复杂
传统的景观格局研究一般是基于景观地图、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专业的景观分析软件等来进行相应的分析讨论。DEM高程数据中隐含了丰富的地形信息,目前,基于DEM地形信息量开展景观格局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为深入了解DEM地形信息量与景观分布规律的关系,本文选取广西南流江流域、钦江-茅岭江流域和百色右江河谷为研究区,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地形信息的量化表达模型,综合运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