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甲虫是栖息于地表之上、最庞大、最具多样性的昆虫类群之一,由于其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指示作用的昆虫。2009年5月-8月,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东部边缘的宁东镇地区,选择人工治理区(Ⅰ、Ⅱ)、荒漠沙生植被区、荒漠草原区和荒漠区等5种类型生境,利用陷阱法对该地区的地表甲虫进行调查。通过研究该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变化,得到如下结论:
(1)本次调查获得地表甲虫标本9838头,共计59种,隶属于14科35属,其中6属为宁夏新纪录属,18种为宁夏新纪录种;在宁夏灵武自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7属为新纪录属,49种为新记录种。
(2)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占总个体数31.43%)和象甲科Curculionoidae(占总个体数28.57%)为该地区地表甲虫优势科;东鳖甲属Anutolica(占总个体数67.16%)、小鳖甲属Microdera(占总个体数10.38%)、宽漠王属Mantichorula(总个体数11.39%)为优势属;尖尾东鳖甲Anutolica mucronataReitter(占总个体数的45.60%)、波氏东鳖甲Anutolica potanini Reitter(占总个体数的19.50%)、谢氏宽漠王Mantichorula semenowi Reitter(占总个体数的11.39%)为优势种。
(3)宁东镇地区地表甲虫广适种有17种(占总种数的28.81%),中适种20种(占总种数的33.90%),狭适种22种(占总种数的37.29%)。其中广适种在人工治理区Ⅰ、荒漠草原区和荒漠沙生植被区分布最多,均有17种,占各自生境总种数的53.13%、48.57%和60.71%,荒漠区分布最少,仅有13种,占50.00%;中适种在荒漠草原区分布最多,有13种,占本生境总种数的37.14%,荒漠区最少,只有6种,仅占23.08%;狭适种在人工治理区Ⅰ和荒漠区的数量最多,均有7种,占各自生境总种数的21.88%和26.92%,在人工治理区Ⅱ最少,仅有1种,占本生境总种数的3.57%。这种差异,反映了地表甲虫对不同生境的适生幅度和能力。
(4)在群落种类组成方面,荒漠草原区地表甲虫种类最多(35种),荒漠区最少(26种);荒漠沙生植被区个体数最多(5398头),荒漠区最少(594头)。通过对群落多样性的分析,显示人工治理区Ⅰ其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荒漠沙生植被区各项指数最小。通过相似性分析,人工治理区Ⅰ、人工治理区Ⅱ和荒漠区群落相似性较高,荒漠沙生植被区与其他生境相比相异性较高。结果表明地表甲虫的多样性变化与生境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使地表甲虫栖息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增加了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5)通过时间动态分析,表明宁东镇地区不同生境中,地表甲虫无论是个体数还是种类数在5月均为最高,之后逐月呈下降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生境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各有差异。这与地表甲虫的生活史及生境类型有着明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