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与表现在于贷款难,而合规担保和抵押物缺乏是我国农村贷款难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农民的承包地属于集体所有,法律禁止进行抵押贷款,从而使农村土地成为了“沉睡的资本”。另一方面,农民因为缺乏适于进行抵押的财产又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尽管各金融机构推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尽管农村集体土地由于各种产权权属受到一定限制而成为了“死产”,但农村产权市场价值和商业利用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城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已经比较成熟。那么,农村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建设能否借鉴城市房地产抵押贷款模式和运作机制呢?受此启发,本文拟对我国目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面临的障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制度设计及其运行的相关问题,以期进一步拓宽我国农户的融资渠道,优化农民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问题。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回顾以及基础理论的介绍,论文认为我国当前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发展农村金融和提升农民抵押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需要。然后,分析了我国农村开展产权抵押贷款的现实障碍,认为存在农村产权抵押的客体受到法律限制、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中主体不清晰、农村产权抵押合同的法律效力难以得到保障、农村金融制度障碍、社会保障制度障碍以及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在实证研究方面,对成都市100户农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据此对农民融资需求、融资渠道以及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尽管成都市已出台了大量扶持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政策,但是目前并没有明显改善农民融资困难的现状:不仅融资成本没有大幅度下降,而且融资渠道同样很单一、狭窄。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制度设想,包括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产权登记与确权,以及完善产权流转市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