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大量研究证明,人在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中,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沟通,而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的教育更离不开沟通。本文正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与沟通学交叉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互动沟通做初步的探索。 在现实研究中,首先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概念入手,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信息的双向交流,以形成对思想、政治、品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互理解与共识,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内化和实践外化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既是一种人际沟通,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人际沟通的特征:二分确定性、目的先在性和资源的倾斜性。 沟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种特有的机制,它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教育交往理论以及“以人为本”新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沟通来促进教育双方的理解,深化认识,从而达到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共同组成的动态过程,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中的联系以及作用方式,我们以建构模式的方法来研究其过程。双向互动沟通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模式,它不仅体现了教育双方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且还考虑了环境因素对沟通过程的影响,因而,这种模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值得提倡和运用,并且还要不断的加以丰富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常常因为教育者能力不强、受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沟通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效果不佳。针对这种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对策要求,包括:变革教育思维模式,倡导教育双方互动;提高教育者的沟通能力,培养“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队伍;加强对受教育者心理研究,调动其沟通积极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形成沟通合力等。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沟通中应遵循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坦诚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常用的方法有:谈心法、感染法、心理咨询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