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弥补的小波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上常用的模拟强震仪记录受仪器特性限制,缺失长周期成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长周期结构抗震设计的需要。数字强震仪记录或宽频带(BB)和甚宽频带(VBB)记录具有良好低频特性,但数量不足,尤其缺乏大震资料记录。由于强地震的发生较为稀少,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足够的具有良好低频特性的地震记录。本文采用Mallat算法,用二阶基数B—样条小波将模拟强震仪记录和数字强震仪记录分别分解为若干代表子频带特性的时域分量之和,用数字强震仪记录的良好低频部分弥补模拟强震仪记录长周期成分缺失或者说失真成分,探索出一条目前客观条件下弥补模拟强震仪记录长周期成分缺失的有效途径。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地震动记录的现状以及地震动长周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目前研究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2)对小波方法弥补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的可行性和措施进行了研究。利用二阶样条小波将地震动分解为若干代表子频带特性的时域分量之和,用数字强震仪记录的有效长周期成分填补模拟强震仪记录的缺失或者说失真部分,为模拟强震仪记录作为长周期结构时程分析的地震输入奠定了基础。3)对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弥补标准的小波方法实现进行研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最优双指标控制的相应频带进行频率成分和振幅的调整,算例证明,调整后的地震动不仅含有了有效的长周期成分,而且满足最优双指标选波的要求,证明了小波方法弥补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的有效性。4)利用联合谱对最优双指标选波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最优双指标选波的联合谱评价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用小波方法弥补模拟地震动长周期成分缺失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此方法满足同一集系多次采样的要求,能够产生一系列的满足结构拟建场地条件要求的地震波,建立地震动输入的小样本库,丰富了地震动输入的资源库。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复合地基亦从早期单一桩型的复合地基发展到近期的由多种桩型组成的多元复合地基。复合地
建设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建设项目管理者往往会掌握大量资源。投资方要控制好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资源,就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投资方内部审计研
2002年底,根据中荷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双边国际科技合作的协议,建设部申请得到了荷兰政府的发展援助资金,用于在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和垃
钻孔灌注桩由于其施工工艺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桩底沉渣、桩侧泥皮以及混凝土收缩离析等,这些都会对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造成一定的影响。桩端后压浆技术能很好的弥补钻孔
在高等级公路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软弱地基土问题,多为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等。在这类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会遇到稳定及变形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尤其对高速公路而言,要
目前,大桩距桩—筏基础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但鉴于桩筏基础受力性能十分复杂,原有的沉降计算方法已不再适合,且计算误差较大,因此工程界迫切需要一套简单实用的沉降计算方法。
逐孔移动模架施工方法是利用移动模架造桥机(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简称MSS)进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逐孔现浇的一种先进施工方法。 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法进行 PC 连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继高层建筑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体现,基坑工程特别是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支护工程发展迅速。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和施
箱形转换层作为一种受力性能较好的转换结构形式,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却不够广泛,设计理论不成熟、施工复杂和造价偏高是其主要原因。本文系统综述了带箱形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规则结构受力和位移的不利因素,同时对不规则结构的处理方法和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论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