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mulink动态仿真软件以其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可视化功能、编程建模能力和数值积分能力,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通信和自动控制等领域。本文开创性地将Simulink引入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中,以层间剪切模型和平面杆系模型为对象,努力探讨Simulink用于结构动力仿真的规律并发掘其优势,编制结构动力仿真的基础性模块,为逐步实现更广泛的结构动力分析尤其是结构的振动控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Simulink仿真模型的工作原理。从构成模型的基本单元——模块入手,阐述其运行机理并对模型的执行阶段进行全过程分析,然后介绍Simulink的主要数值积分方法——四—五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的基本积分原理,以及Simulink的拐点处理功能——过零点检测技术(zero crossing detection)的基本原理。最后对数值积分方法的精度、收敛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本文所选用的四—五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基于对Simulink原理的理解,本文在编制大量模块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不退化两线型和Takeda三线退化型恢复力模型的层间剪切模型和平面杆系模型(采用单分量单元力学模型)。通过两个算例分别对上述两种分析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分析,并与通用软件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将经考证的模块(如恢复力模块、刚度集成模块等)加入Simulink的模块库中以便后继研究时直接使用。本文的研究表明,Simulink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点和二次开发性,以Simulink为平台实现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所做的工作虽然仅实现了结构分析模型中较简单层间模型和平面杆系单分量模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但已足以体现出Simulink用于结构动力仿真和结构振动控制的优越性。可以预见,Simulink在土木工程领域将得到更广泛和充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