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历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从根本上讲,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建立在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基础上的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社会政治组织关系,其实质就是事权和财权的分配。事权可以定义为一级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财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的划分。财政收入的获取与分配,从而影响着各级政府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配,是中央地方关系确立、调整的重要内容。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是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营改增”入手,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大量收集研究相关文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或领域,挑选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度访谈,深入国地税、地方政府部门调研观察,研究和揭示本轮税制改革之后央地关系调整的客观规律,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在税权、财权和事权上的分配关系,深入了解了央地之间协同关系变化和调整情况,结合在实地调研拿到的基础资料,为央地间协同关系有效联动供更好的方案和现实依据。理论上,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大规模的结构分化和结构转型阶段,打破经济规模、区域分布、产业结构的特征、人口数量、人分布的地域性的限制,倒逼行政区划从整体上考虑,使之符合与国家的战略发展要求与宏观管理要求,调整适应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机构简化隶属结构层次,避免职能和权责上的重复,到各级政府在行政行为上的有效协调和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央和地方之前在优化调整中形成分工与协作,对于完善行政区划理论,理清府际关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上,研究“营改增”税制改革背景下央地间协同关系及其调整问题,根本在于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在税权、财权和事权上的分配关系,为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中央和地方税权、财权和事权上有效联动,进一步提升中央和地方协同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从税制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研究中央和地方各自在财权、事权和税权上的分配关系,以及上下互动的影响,为优化调整央地协同关系提供了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