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陆地棉品种的遗传构成解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5432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棉花产业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该地区基础种质与现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携带优异农艺性状的基因组片段受到的人工选择以及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发生的遗传变异均不清楚。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研究新疆陆地棉现代品种在育种过程中受到人工选择的区域,分析该区域中的重要候选基因;并从基因组水平上分析新疆现代陆地棉品种与其基础种质之间的同源一致性(IBD)片段,挖掘与产量、纤维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对棉花品种的育种工作和产量品质的改良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引种自前苏联的4个基础种质(C1470,611Б,KK1543,108Φ)和对我国棉花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的3个主要品种(岱字棉15:DPL15;斯字棉2B:STV2B;乌干达棉:UGDM)作为基础种质材料,从新疆主栽陆地棉现代品种中选取69份典型现代品种材料,构建陆地棉自然群体。首先对基础种质到现代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7份基础种质和69份现代品种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SNP变异位点信息。研究该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基础种质到现代品种改良过程中基因组受到的人工选择;最后从基因组水平上分析新疆棉区现代陆地棉品种与基础种质之间的IBD片段,研究基础种质与现代品种间的继承片段,挖掘其中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从7个基础品种到69个现代品种,新疆棉区陆地棉品种不断得到进步改良,产量及纤维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衣分性状得到的提升最大,从37%左右提升至40%以上,说明衣分性状是育种工作者在棉花选育过程中的首要目标之一。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共得到约1.8Tb的测序数据,鉴定得到2 395 681个SNP变异信息。其中45 511个SNP位于基因的编码区域,28 654个SNP造成非同义突变,174个SNP造成终止缺失,605个SNP造成提前终止。综合系统发育树,群体结构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发现76份陆地棉材料可以划分为两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DPL15,STV2B,UGDM,611Б等4个基础品种和40个现代品种,第二类群包括KK1543,108Φ,C1470等3个基础品种和29个现代品种,说明新疆陆地棉现代品种不仅与前苏联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还与美棉及乌干达棉的关系密切。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陆地棉基础品种和现代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271,基础品种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8.91E-05)高于现代品种(8.04E-05)。鉴定得到156个人工选择的重点区域,共覆盖23.86 Mb的陆地棉基因组。在这些候选区域中存在318个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不仅在调控棉花纤维发育方面发挥作用,还与棉花逆境胁迫响应密切相关。对其中31个含有非同义突变SNP的基因进行重点分析,发现在A13染色体的3.8Mb至4.0Mb的人工选择区间内,存在两个候选基因GhAATF1和GhmTERF1,可能与棉花的衣分性状密切相关。通过计算现代品种与基础品种之间的IBD对应关系,共得到10 385个IBD片段,其中5 705个IBD片段仅来自于前苏联品种,3 639个IBD片段仅来自于美国或非洲乌干达品种,另有1 041个IBD片段来自于两个及以上的基础品种。计算IBD片段在基因组上的覆盖百分比均值,发现其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1470(6.851%)、108Φ(6.847%)、KK1543(6.719%)、DPL15(6.080%)、UGDM(5.969%)、STV2B(5.583%)以及611Б(4.887%)。来自于前苏联的四个基础品种均值的总和(25.31%)大于来自于美国及乌干达的三个基础品种均值的总和(17.63%),说明前苏联品种在新疆陆地棉改良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该结果与新疆棉花的育种历史相一致,即育种家们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引进前苏联优异品种以提高新疆棉花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此外,检测发现192个IBD片段受到显著人工选择,其中93个基因中存在非同义突变,提前终止或终止缺失的SNP变异,部分基因与棉花纤维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特别是基因GhARF3,位于新陆早13号A10染色体上2 403 609至2 951829间继承自108 Φ的IBD片段,又同时位于新陆早35号A10染色体上1 198 185至2 888 834间继承自611 Б的IBD片段内,其不同单倍型与纤维长度和纤维强度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将为提升棉花品种改良的人工选择提供参考,为棉花及其他作物的育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BES)联合Kegel运动在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干预,对照组予以Kegel运动疗法,观察组予以Kegel运动联合BE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效果、盆底肌力、
期刊
Trichoderma guizhouense NJAU4742(NJAU4742)是由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木霉菌株,已成功用于生物有机肥研制和产业化推广。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基于木霉菌株的生物有机肥均发挥了明显的促生作用和生防功能。研究该菌株与植物的互作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木霉生物有机肥的功能机理,对促进木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木霉NJAU 4742对植物的促生效应及其
学位
钾(K)是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的必需阳离子。植物细胞质中的K浓度通常维持在100~150mM之间,是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维持细胞膨压、膜电位、DNA和多种蛋白质(酶)水化结构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此外,K在光合产物由源到库的分配中也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花和果实等器官的形成,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由于土壤的固定作用、农田的常年集约化种植以及偏施氮、磷肥,土壤缺K较为普遍。另外,土壤大面积的灌溉、气候变化、海
学位
土壤中的有机氮、无机氮能够在微生物的矿化和同化作用下互相转化。土壤有机氮主要包括氨基酸、小分子的肽和蛋白质,其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可高达150 μM,以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甘氨酸以及丙氨酸为主要存在形式;土壤中无机氮则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存在。水稻(Oryza sativa)能够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主要是由定位在水稻根系的硝转运蛋白和铵转运蛋白负责运输到根中
学位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大量矿质营养元素之一,并广泛参与植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能量转移和信号转导等生理生化过程。植物能够从土壤中吸收的磷的主要形态为无机正磷酸盐(Phosphate,Pi),但由于土壤中Ca、Mg等金属离子的固定以及土壤微生物对无机磷向有机磷的转化,使得土壤中P的有效性很低,可溶性Pi含量通常不超过10 μM。为了应对低磷胁迫,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应答机制以维持其生长发育。转录
学位
<正>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早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型企业应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式,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期待可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给予一些参照。
期刊
水稻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一个由主效基因+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复杂而重要的农艺性状,涉及到许多生理过程和能量代谢途径。水稻的休眠性过高,会导致田间出苗低且不整齐,不利于直播栽培群体的生长。而水稻休眠性过低,成熟期阴雨天气极易造成穗发芽现象,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种子的种用价值。因此,深入研究水稻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及培育适度休眠的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水稻种子的休眠性,开展以
学位
天然产物具有生物多样性、化学多样性和类药性,临床上一些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然而,许多天然活性化合物因含量太低、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或者结构过于复杂,合成非常困难,导致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合成的小分子药物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为了获得更多小分子药物,将天然活性物质的母核结构作为核心骨架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五元含氮杂环、萘环以及四取代烯
学位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减缓农田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在应对全球变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用生物质炭是增加土壤固碳、提高土壤生产力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然而其作用机制和长期减排效果仍然未知。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而水稻-小麦轮作(简称稻麦轮作)是中国代表性的作物轮作系统。因此,基于田间原位试验,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评价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潜力
学位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是植物根系被土壤中的一类属于球囊菌门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侵染形成的互惠共生体,也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一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共生体系。丛枝菌根的形成能够帮助植物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份和矿质营养;作为回报,宿主植物向菌根真菌提供生长代谢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丛枝菌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