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水”的隐喻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通过搜集大约118条英、汉有关“水”的隐喻的语料,其中包括谚语、成语、名人名言(隐喻性的短语、句子或段落)等等,然后按照其文化内涵从世界观、人际关系、时间观和地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归类、分析和阐述。语料分析显示:文化是可以习得的,人们对某种特定的文化的习得既是通过身体经验去认知的,同时也受到各种文化情感因素的影响。因为不论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验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反映在他们使用的各种语言也存在许多类似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然而,每种文化又有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又是通过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传递的。中西方的人们都是从对“水”的观察获得了很多人生启迪,然而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水”的理解和情感又大不相同。本文得出结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从“水”的隐喻的角度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强调,人们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是隐喻性的,隐喻帮助人们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哲学。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以下几点理论认识的基础之上:  1.根据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1980),人们的推理过程是隐喻性的,隐喻被定义为是概念系统之间的映射。人们对抽象、无形、不确定的概念的认识总是建立在那些已知的具体、有形、确定的概念基础之上,隐喻帮助人们建立起事物间某种同质、相似的关系,让双重影像聚合,使人们能以一个已知概念来阐释一个未知的概念。  2.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1986),隐喻并非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上的偏离,而是一种极端的并非严谨的语言表达方式。隐喻式的语言只体现说话人的思维,而不是对客观实际的真实体现。  3.根据萨比尔和沃尔夫的语言相对性理论或称沃尔夫假设(1963),语言渗透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和行为部分或全部地为他们的本族语结构所决定。  4.既然人们的认识和信仰,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往往是通过语言编码得以传递的,所以说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文化的客观实在,而特定的文化体现于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所以说,处于特定文化环境的人们的认识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他们隐喻性的认知方式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对全文的概括介绍;第二章介绍隐喻理论研究的发展并讨论了有代表性的理论;第三章着重从“水”的隐喻的角度,通过语料分析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并得出结论。第四章是对全文的综述。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交际技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并规定设制学业测试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测试来促进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论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提倡加强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评估模式,提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
2003年9月下旬,我们到巴西、阿西、潘州、班佑等地作了实地考察之后,本想沿着当年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夜奔俄界的路线前行。县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也给我们指看了当年进军的路线
介绍了数字化校园概念,分析了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探讨了中职学校以“实用性、易用性、可持续性”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厦门市质监局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统筹推进质量共治格局,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强质检技术能力建设,为扎实推进厦门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
期刊
本文以帕特里克·怀特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和《风暴眼》为例,通过对这三部作品中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努力挖掘出怀特独特的宗教意识,以及由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蓬勃发展,西方国家对外语学能的研究日臻成熟。研究者通过各种外语学能测试手段主要开展了外语学能的预测性研究、外语学能的诊断性研究、外语学能与学习
采用裂区试验统计模型对2011~2012年全国甘蔗新品种广东遂溪试点第1年新植和第2年宿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之间的新宿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都差异极显著。柳
Reading is the meaningful interpretation of printed or written verbal symbols. For many students, reading is by far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four skills in l
本文从完型测试的两种形式——标准的意向删词(SRD)完型填空和给出所删词的第一个字母(FLG)的完型填空——中选择一种作为DHU-Ⅱ中的完型测试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