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简·爱》的重读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爱》是夏洛特.勃朗特最为出名的一部小说,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巨大影响力不仅使之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而且使之成为英国文学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简·爱》在西方国家的研究非常发达,经历了170多年后,小说的魅力依旧不减,来自世界各地《简·爱》研究者的大量研究作品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简·爱》成为一部经典之作。  以伊瑟尔和尧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读者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的理解和成功离不开读者。本论文试图以读者为中心,从接受美学理论中读者的期待视野,打破和重建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学留白三个方面分析简爱能够吸引不同时代的读者,成为经典之作的原因。  从结构上讲,本论文运用了尧斯的接受美学观点,即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来组织论文内容。水平接受是指同一时代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情况;垂直接受是指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接受情况。因此,本论文作者将简爱的接受史大概分成两个阶段:即维多利亚时期读者对小说的接受情况和现代读者对小说的接受情况。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尧斯的读者期待视野,认为作品能够在维多利亚时期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作品在信息量和信息内容上很好地符合了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一方面,在《简·爱》中,夏洛特·勃朗特继承和发展了灰姑娘模式和哥特式模式,熟悉的文学模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视域融合;另一方面,《简·爱》里的批判现实主义因素切合了当时的文学主流思潮,引起读者的共鸣。然而,一部作品能够名垂青史,必须打破读者的原有的期待视野。因此,论文接下来主要分析了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爱情模式描写打破了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进而重建他们的期待视野,由此产生新的审美情趣。文章的第三部分重要运用了接受美学中文学留白概念,分析作品在现代依然受欢迎的原因:即作品中大量的文学留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赋予作品多层次的意义,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其他文献
前景化理论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景化这一概念最初是从绘画艺术中引进的,指人们在感受(视觉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把主体和背景区别开来。前景化分为两类:偏离和超常规。前者
语料库驱动的短语学认为型式语法是较为系统的描写结构的语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但其仅聚焦词性,对句法功能关注不够。配价语法以动词为核心,在形式、语义和句法范畴研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