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末麓集药、食、补于一体的珍贵蛙种,也是辽宁地区优势药用价值动物资源之一。目前,国内针对中国林蛙的研究多见于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蛤士蟆油的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报道,而对中国林蛙皮肤活性物质的研究少有报导。蛙类皮肤中含有大量的具有特殊分子结构、功能复杂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着眼于疾病治疗因子的筛选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如果能从中国林蛙皮肤中分离提取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必能丰富“北药”资源,为更有效的开发利用中国林蛙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论文选择长白山末麓的抚顺、本溪县等地山区的中国林蛙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皮肤中的生物活性肽,并通过对提取体系、抽提温度、抽提时间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的筛选优化,确定了活性肽较好且适合工业生产的提取条件和技术路线。 中国林蛙皮肤中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和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其MIC值为1.25mg/mL和2.5mg/mL,明显低于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的MIC值10mg/mL和5mg/mL。而且抗菌效果优于传统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其抑菌效果是山梨酸钾的数十倍。 将S180胃肉瘤细胞接种至小鼠皮下,选取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不同浓度样品液,连续注射种瘤小鼠15天后,计算抑瘤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NA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检测等技术观察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对K562肿瘤细胞凋亡过程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