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处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因而作为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表面光滑,活性官能团含量少,从而影响了碳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性能,因此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文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H<,2>O<,2>作为氧化剂,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碳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丙烯酸为接枝单体,在经过超临界水处理后碳纤维上进行表面接枝处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经过超临界氧化后碳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光电能谱技术(XPS)分析了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元素含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纤维表面超临界氧化的机理;采用浸润仪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浸润性能的变化;对处理前后的碳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变化.实验表明,使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能够增强纤维树脂之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处理后浸润液在纤维表面的浸润速率增大,吸附量增大,浸润角变小,表明经过处理提高了纤维的浸润性能;氧化剂含量的增加和处理的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对碳纤维表面的氧化,在H2O2含量为3﹪,处理时间为7min的时候,复合材料的ILSS达到78.98MPa,比未处理之前提高了24.53﹪;但是氧化剂含量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将损害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SEM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复合材料断口整齐,纤维/树脂界面粘接紧密.AFM和XPS的分析结果证明,延长处理时间或者增加氧化剂含量有利于纤维表面刻蚀效果的增加,有利于表面N元素、O元素含量的提高.通过研究纤维表面元素及其官能团含量随时间变化,以及相应表面性貌的变化,确立了超临界氧化处理碳纤维是按照氧化/刻蚀—薄弱层脱落—氧化/刻蚀的机理进行的.通过红外漫反射技术证明了在经过超临界水处理后碳纤维表面进行丙烯酸接枝的可能性.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聚合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以及超临界预处理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控制该四个因素得到了接枝率同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关系,发现在超临界预处理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纤维在接枝率为0.75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可以提高到79.43MPa,相对于处理之前提高了25.52﹪.
其他文献
  PTEN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mutated tumor suppressors in human cancer.While its function in tumor suppression is well established,its relationship to
会议
在制药过程产生大量含低浓度DMF(≤5%)的工业废水,回收其中的DMF,既可以提高DMF资源的利用率,又降低环境污染。针对以往采用低沸点萃取剂萃取-精馏回收DMF过程中,存在萃取剂损失大
会议
会议
诱导多潜能(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干细胞是通过在分化的体细胞中表达特定的几个转录因子,以诱导体细胞重编程而获得的可不断自我更新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
会议
会议
华东地区主要包括江西、浙江和福建的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的南部,其南界可至南岭。在该区域内,选择部分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Flora of China》对已
冷冻干燥猪精子能在4℃下长期保存,该方法已在小鼠和兔上成功运用获得后代,但大型哺乳动物尚未取得成功。该方法逐步成为精子长期保存方法中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中,对猪精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