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比较使用不同填充物的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3 minimally invasive vitrectomy,23G MIV)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recurrent detachment,RD)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眼底病科住院,经90D前置镜和B超确诊为PDR并发TRD、合并或不合并玻璃体出血,并接受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166例PDRⅥ期患者,共182只眼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由安徽省立医院眼科眼底病组同一高年资主任医师进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中使用的玻璃体填充物不同分为:硅油填充物组(A组)、全氟丙烷(C3F8)填充组(B组)和平衡盐水(BSS)填充组(C组)。患者术后坚持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等)、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1)入选病例共166例PDRⅥ期患者,总计182只眼。其中硅油填充72只眼(A组)、C3F8填充58只眼(B组)、平衡液(BSS)填充52只眼(C组)。其中术前已行IOL眼18眼,术前已行PRP术64眼。所有患眼穿刺口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拔出套管时可见少量结膜下出血,手术后2-3d吸收。 (2)三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1mo的眼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7d的眼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三组的术后1mo眼压分别为(17.0±9.6 mmHg)、(15.1±2.5 mmHg)、(15.0±4.3 mmHg),其中,B组和C组的眼压之间比较 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B组和C组的眼压则均显著低于A组。对于术后24h内眼压连续两次复测眼压超过24mmHg以上的患者,予以降眼压对症处理,多能在一周内控制眼压。 (3)三组患者术后随访时视力均有提高,A组有48眼(66.7%),B组有42只眼(72.4%),C组中有45只眼(86.5%)视力提高,经比较,A组和C组视力提高比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值均>0.05); (4)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以C组发生率最高(21.2%),并且与A组(9.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两组分别与B组(17.2%)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各组间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以A组发生率最高(13.8%),并且与C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并发性白内障以A组发生率(16.1%)最高,并且与C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A组发生率(5.6%)最高,但与C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各组间两两比较也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无论是联合硅油、全氟丙烷还是灌注液填充,只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均能有效地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