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礼乐教化”、“以美育德”,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和追求曾经是古代东西方共同的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从20世纪8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改造问题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美学相互渗透问题的研究大致也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两者各取所需的“双赢”,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可谓是美学的形象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的完美结合。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要素、方法、手段以及实施过程应当符合美的特性和美的规律,给人以美感并因而被欣然接受。更何况,大学生群体自身强烈的“爱美之心”决定了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审美期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蕴含的美学意蕴,而且更要遵循美的规律,按照美的原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及其动态过程进行审美化处理、提升,使其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期待”、进入大学生的“期待视野”,成为大学生的“审美对象”,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建构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诸要素即主体、介体和环体等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审美塑造提高其审美素质;其次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的内容通过美的形式传达出来,实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最后要着力美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最直接的环体因素即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