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气”论的文章学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精髓,建立在“气”论哲学的基础上,其发展历程为:自然之“气”——哲学之“气”——文之“气”。即“气”最早是一个物质概念,后从自然之气向生命体气潜在引申,文字学意义上的“气”逐渐成为一个哲学范畴,继而进入美学领域。这种气论哲学开始萌芽并形成于先秦,成熟于明清时期,“气”论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浸透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文气”论从滥觞至成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文气说的滥觞。其次,魏晋南北朝“文气”论体系基本形成。曹丕首开“文气”论先河,正式确立了以气论文的传统。但他主要从先天之“气”即天赋方面来论述气。刘勰继承并发展了曹丕的观点,系统地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文学理论。第三,唐至明代古文论家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唐代的韩愈提出了著名的“气盛言宜”说和“立言养气”说。到宋代,苏辙在继承孟子、韩愈“养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外游”说。第四,清代文论家创作、批评实践后的完善补充。清代的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者。其中“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关于神气与音节、字句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是其对“文气”理论最突出的贡献,之后桐城派后学发展出“因声求气”的理论。在“养气”、“神气”之外,刘熙载提出了“炼气”说。在漫长的发过程中,“文气”的内涵不断被后继者赋予新的内容,目前学术界对于“文气”内涵的阐释主要有:作品气势说、作品声律说、生命力说、作家才性说、才性风格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文气”的美学追求主要有“气韵生动”、“一气贯之”和自然、纯真之美。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就是以“气”贯穿的文学审美史。“文气”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虚静之气和发愤著书。虚静论以庄子为代表,之后经过陆机、刘勰等的不断补充,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涵。内虚静之气,可使创作主体陶冶出空明澄澈的审美心态,轻松自如地写作构思。发愤著书,作为创作的心理学命题被正式提出,始于汉代的司马迁,与此前后应、呼一脉相承的是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是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力源泉,使作品具有一种昂扬的“盛气”。“文气”对文学作品的本质观照主要表现为作品的气势、美感、气脉、风格、精神、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声调等多种因素的整体性显示。“文气”论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格修养的建设意义。“文气”论对于有助于创作主体的品德精神、人格、艺术个性等的建设。第二,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文气”贯穿于创作活动的始终,从创作冲动的兴起,到创作构思、落笔成文等都有精辟的论述,与今天的文学创作是同源相通的。第三,对文学批评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为以“气”论人,文如其人,应用于文学领域,多以“气”论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文统一和公正客观的文学批评方法。第四,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文气”论,对当代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一种整合、指引的作用,不具仅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内容通过语言来反映。澳大利亚英语的特色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澳洲文化内容。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论述澳大利亚这种英语变体的特色词汇所反映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成立糖尿病太极拳俱乐部,在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基础上,对31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以太极拳运动方式进行干预
研究了青萝卜在不同温度、真空度条件下的真空干燥特性。选取3个常用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并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青萝卜薄层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青萝
在分析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GIS在城市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GIS发展趋势,对GIS在城市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主要从郭熙的艺术的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对其山水画进行分析,阐述其山水画作品与理论著作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力图对郭熙的山水画观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了解他在中国山水画史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本质特征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将职业教育地点作为分类标准,掩盖了学校和企业的不平等状态,误用系统概念,这些使得"双元制"概念无法点透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
<正>综合实践课是小学必开的课程之一,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农村小学的实践课如何上,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一是为利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有符合学生活动时
精英教育既是与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相区别的一个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又是在大众化平台上的一种高层次教育模式。教师教育应当是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精英教育,教师教育精英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腾飞是世界高教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探讨斯坦福大学的崛起,从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创新、创业与建立工业园等方面分析其成功之道,可以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提供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加速发展,但是也面临诸多困境,尤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最为突出。本文从融资交易成本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将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