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金投入问题,以从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为突破口,寻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既有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成熟的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制度安排及其农村公共文化投入水平现状的深入考察,明确了当前制约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说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回顾总结并简要评述了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采用的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理论分析,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农村文化产品的经济属性,另一方面探讨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泰安市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状况分析,在简要回顾农村公共文化投入体制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考察了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现状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来源、投向结构以及财政投入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中所发挥的作用。第四部分为影响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因素分析,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认识问题、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管理体制问题、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支持、资金管理监督以及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社会投入渠道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五部分为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水平及效率的思路和对策分析,重点论述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中相关主体职能定位、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调整投向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效率的途径三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根据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的经济属性,提出并论证了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应肩负投入主体职能,发挥投入导向功能。(2)通过对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状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际考察,发现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总量不足、投向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差异明显,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够完善、投入渠道不畅通、资金运用监管不力等方面。(3)根据当前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因素的分析,提出应当通过转换政府职能、优化农村公共财政投向结构、加快制度创新等途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