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全预应力简支梁预应力筋受力状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负荷日益加重,不少桥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土木行业的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存在着与桥梁工程类似的结构隐患。因此,对预应力砼结构进行损伤检测和健康评估显得非常迫切,而预应力砼构件的失效是由预应力钢筋和砼二者之一或两者共同失效造成,其中砼的损伤诊断技术已趋完善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而对主要受力部件—预应力钢筋受力状况的检测则相对落后。鉴于此,本文将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进行试验及理论研究。论文进行了两根无粘结和三根有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及相应的材料试验。试验设计时主要考虑了有效预应力大小、荷载情况等对梁自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预应力梁,随着有效预应力的增加,梁的自振频率也略有增加; 相同预应力情况下,随着荷载的增加,频率的降低非常明显。梁加载开裂之后,频率呈不规律变化。论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动力分析,得到了不同预应力作用下梁的自振频率及试验难于测得的模态振型。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作为试验数据的补充。论文针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梁动力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从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直线筋无粘结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自振频率数学分析模型; 采用摄动法求解梁的自振频率,建立了预应力筋受力与梁自振频率的关系; 最后,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反向求解,得到了通过频率的变化预测梁中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大小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由预应力预测频率能达到较高的精度,而通过频率预测预应力筋的受力尚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了空间结构在造型上的研究现状、自由曲面造型在空间结构造型上的应用现状及现有结构优化设计的几种方法。基于曲面变形能最小的思想,提出自由曲面造型在结构优化设
梁柱全焊接属于刚性节点,而螺栓连接因具有一定的柔性大部分属于半刚性节点。上个世纪末以前,学术界和工程界普遍认为全焊接刚性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在1994年美国Northrig
本论文应用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变间隙式粘滞阻尼器,研究了其减振性能,作为实例分析了其在五层框架结构中的减振控制效果。通过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探讨
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新兴的桥型,以它轻巧的结构、美观的造型、超强的跨越能力等优势,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但目前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理论的研究还相
针对北方地区微污染水难处理的特点,提出将高锰酸盐复合剂和氯胺两种预氧化药剂联合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利用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氯胺灭活微生物的效果,使得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河北、广东、云南等很多省份的地表水中都相继发现有锰的出现,由于地表水锰污染的特点与地下水不同,不能照搬原有的地下水除锰方法。本研究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水泥土的一些基本工程性状、水泥红粘土的加固机理。通过室内试验数据和工程实例的收集,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对红粘土地区水泥土的工程
在有害介质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疲劳性能,是研究工程结构耐久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锈蚀与疲劳复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往往是锈蚀钢筋的疲劳断裂。本文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和严重污染的双重挑战。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和受污染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污水深度处理
本文从可靠性理论角度出发,根据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了可靠度分析。 首先从设计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