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病人除术前常有严重肝功能不全外,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供肝遭受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因而其肝脏功能和代谢状态与一般外科大手术或肝功能不全病人不同。针对此类病人的合理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重要但迄今尚未明确的问题。目前争论的焦点是在肝移植病人术后肠外营养(TPN)中脂肪乳剂的应用。关于脂肪乳剂在肝移植受体内的代谢和清除过程以及脂肪乳剂对移植肝脏的功能和受体物质代谢的影响,均未见系统的研究报道。在前期大鼠肝移植模型中,观察和分析了用单糖及单糖与脂肪乳剂联合供能对肝移植受体的肝脏功能及物质代谢的影响,发现单糖TPN加重大鼠移植肝脏结构功能损害和受体代谢紊乱,导致死亡率增高;而脂肪乳与糖联合供能的TPN则安全有效。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临床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脂肪乳与糖联合供能的TPN,前瞻性地研究在肝移植术后早期使用脂肪乳TPN对自然病程的影响,并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旨在为肝移植术后合理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 选择2001年9月~2004年6月期间在第三军医大学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研究。按照给予能源物质的不同分为两个组,分别选用葡萄糖以及葡萄糖联合中长/链脂肪乳作为供能物,两组等氮等热卡。每日提供非蛋白热量20~25kcal·kg-1·d-1,氮量0.15~0.20g·kg-1·d-1,非蛋白质热量:氮为120~150:1,脂肪乳组TPN糖脂提供能量比为2:1,术后6h经中心静脉以<0.1g/kg·d的速度24小时匀速输入;分别于术前术后各时相点采取血液标本、尿液和肝组织标本,测定术前1d、术后1、4、7、10、30、90及180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检测术前1d及术后1、4、7、10d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A,APO-B);测定术后1、4、7、10d氮平衡的变化;观察0时相点、术后7、90d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统计患者180d内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及存活情况。 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