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LHC上的ATLAS探测器取得的7TeV的质子-质子对撞数据寻找衰变到eμ对的重粒子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分析了LHC上ATLAS探测器在2010年取得的35pb-1和2011年取得的1.07fb-1对撞能量为7TeV的pp对撞数据用于寻找衰变到eμ末态的重粒子。主要的物理本底来自顶夸克对的产生、DrellYan过程和W玻色子对的产生,而单个顶夸克产生、WZ、ZZ玻色子对的产生的贡献相对比较少。对这些有eμ产生的过程,用蒙特卡罗模拟可以得到很好的估计。另外的本底来自粒子误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光予误判成电子,这种本底的贡献贡献很少(2~3%),可以用蒙特卡罗模拟来粗略估计,并用真实数据来检验。另一种误判的情况是夸克或胶子喷注误判为电子或缪子,这种情况我们使用矩阵方程的办法来直接从真实数据中估计。两组数据中观察到的eμ事例均与标准模型的预计相吻合,没有显著的偏差。我们对R-宇称破缺的超对称模型中超对称τ中微子的产生和衰变的物理参数设置了上限。在95%的置信度下,假设两个耦合参数λ312=0.05和λ1311=0.10,可以排除质量小于1.32TeV的超对称τ中微子。这个限制远超出Tevatron上得到的结果。我们也对在不同的超对称τ中微子质量假设下的耦合参数λ312和λ1311作出了限制,对质量大于275GeV的超对称τ中微子,这个结果是当前世界最严的限制。这些限制并不仅限于超对称τ中微子模型,产生截面的限制也适用于其他模型中衰变到eμ的重粒子。
其他文献
磁性材料一直是数据存储领域中的重要载体,随着对数据存储密度和数据读取速度的要求的提高,磁纳米线中的畴壁及畴壁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广泛的关注着。磁畴被用来作为存储数
核磁共振定域谱(MRS)是获得活体内生化参数定量信息和诊断信息的唯一非侵入技术。一维1H MRS谱峰分辨率受到化学位移范围和,偶合裂峰的限制。2D MRS通过将严重重叠的一维谱峰
双电子复合(DR)过程作为重要的电子-离子非弹性碰撞现象之一,是实验室高温等离子体和天体等离子体中影响等离子体电离平衡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子动力学过程,它对建立和维持等离子体
表象理论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之一。利用有序算符内积分技术,即IWOP技术,可以重新验证一些我们已经熟知和常用的量子力学表象的性质,比如坐标表象、动量表象、粒子数表象的完备性
自Pecora和Corroll在1990年提出混沌同步方法以来[1],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便成为非线性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并且在物理学、生物学、保密通讯及信息科学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