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对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证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能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国家一直在积极开展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多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教育部门的不断努力,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奖、助、学、贷、勤、补、减”和绿色通道等为内容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向贫困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有效的解决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但同时也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与家庭贫富差距,在高校则体现为贫困生群体的日益扩大而且产生的问题更加多元化,传统的资助理念和资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贫困生的需求。此外,教育部在2015年还提出了“精准资助”的概念,并于“十三五”期间把实现精准资助作为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明确目标,这也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国家精准资助理念,把资助资金精准发放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国家公共资源、实现资助育人,是当前乃至今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此类问题以徐州地区为例,对四所在徐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本文首先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校收费标准”、“学校助学项目针对贫困生比例”、“学校奖学金金额、学生参评率”、“贫困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资助人员工作”、“贫困生对资助态度”、“贫困生心理”七个方面对徐州地区四所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其次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发现目前徐州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认定标准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奖助学金不能满足贫困生需求、勤工俭学形式简单且技术含量低、社会力量参与助学不足、资助从业人员专职化程度低以及对贫困生心理方面关注不够等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资助的效果。接着本文在借鉴他人研究和对徐州地区四所高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目前徐州地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及通过对教育公平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理论等理论成果的学习研究,阐述了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优化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的具体对策。本文一方面提出要从完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要从顶层设计高度入手,切实提高资助政策的法律地位,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学生资助的投入并且要实现资助项目精准化。另一方面给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提高贫困生认定的精准性实现靶向资助。再者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强调要重视对贫困生心理的关注,建立对贫困生全方位帮扶的服务性资助平台,把发展性资助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力求建立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制造这种先进的制造模式在我国制造型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也发展成为制造业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制造业大力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崭新的形势。新时期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顺
低合金高强度钢广泛用于高层建筑、造船、桥梁、油气管线和海洋等设施,要求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低温性能、良好的焊接性和抗氢致开裂等优异性能。本研究作为提高低合金
乙丙橡胶(EPR)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成橡胶品种中发展最快的一种,是世界上耗胶量仅次于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的第三大合成橡胶品种。由于乙丙橡胶具有卓越的耐候性、耐臭氧性和
对自制改性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共混膜渗透汽化分离异丙醇-水溶液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操作温度、下游表压以及异丙醇浓度对PVA/PAN共混膜渗透蒸发分离
利用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技术进步对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以及总体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既考察了全部行业样本,也分部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
俄罗斯国际私法对我国国际私法体系带来过很多影响,随着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当代俄罗斯国际私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根据有关俄罗斯国际私法方面的著作、判例
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ITER计划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它旨在在地球上第一次实现可控核聚变,而聚变堆用结构材料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瓶颈之一。低活
为降低烟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提高烟草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历史任务。我国古村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情况不一、特色各异,推进新农村建设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