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运输方式选择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的国际经济现象,不仅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而且也会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的行为,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近年来,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东部的一些城市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大规模调整,这种区域发展格局必然要求产业在区域之间转移。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转移到重庆等西部地区后运输方式的选择,实现企业在产业转移后在控制运输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方面能够保持转移前水平甚至有所提高,对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贯彻、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建立表现实际问题中的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特征。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企业的偏好信息进行拟定,运用编程软件对模型中的矩阵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针对具体情况的最优运输方式,最终凭借经验做直观判断来验证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鉴于目前国内的产业转移浪潮及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本文的模型可为产业转移后企业的运输决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微型金融是一种面向贫困人口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已成为缓解农民贫困、促进农民就业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微型金融出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自身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持续稳定的贸易环境是实现外部均衡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而汇率作为一种联系国与国之间贸易的重要桥梁,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财政收支是国家经济有效运转的基础,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日益加快,以税收和各种收费为主要形式的财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而这种扩大的财政收入通过政府公共支出来不断调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正是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循环往复中得到快速发展。站在国家宏观层面分析,中国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从区域经济来看,对于我国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