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提到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再次强调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村农业改革的重要意义。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优质劳动力流失、农业生产无序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等一系列严峻考验,究其根本,在于如何破解“谁来种地”的困境。解决好我国农村现阶段下“谁来种地”的难题,必须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生产、集约式生产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引路人,同时亦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更是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桥梁,对于深化我国农村农业改革、发展农业现代化意义深远。兵团全面实施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之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赋予了连接农工家庭分散经营和兵团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兵团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的是依托其优质生产力,保持兵团农业优势,带动职工增加农业收入。兵团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发展期,囿于各种制约性因素,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政策扶持。兵团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明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标准,确保以有限的资源优先培育产能高、生产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鉴于此,本文选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单位第六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兵团的典型代表,基于DEA模型从农户的视角评定了目前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情况,找出了生产效率较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此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标准,提出了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最佳方向。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状梳理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在限定资源条件下培育生产效能更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兵团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最佳培育方向。(2)本文以农户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的高低作为兵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向的确定标准,通过测度发现:基于同一生产前沿面,按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进行分类,四类主体生产效率的排序从高到低分别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工专业合作社;按照不同种植类型进行分类,不同的种植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高到低排序为:棉花生产效率>蔬菜生产效率>水果生产效率>粮食生产效率。基于不同的生产效率前沿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排序不同。于粮食和水果种植,生产效率最高是农业龙头企业;于棉花种植,专业大户的生产效率最高;于蔬菜种植,生产效率最高的是家庭农场。(3)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的测度结果,兵团可以按照短期培育方向、中长期培育方向和长期培育方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阶段式的重点培育。短期培育方向以培育专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培育家庭农场和农工专业合作社为辅;中长期培育方向的重点依旧是维持好短期培育方向并巩固其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兼顾培育家庭农场和农工专业合作社;长期培育方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由政策扶持转向政策引导,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互相融合的多元主体合作式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