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社会平等观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三人立根于中华大地,都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冲击而中国传统应该走向何处的困境,所以他们的社会平等观有相同的部分:对经济平等的关注“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趋向”;伴随男女平等而来的是家庭和家族的解体。但是三人吸收了不同的中西平等思想,因此三人的社会平等观也会有自己独特的部分。具体而言,洪秀全主要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思想和儒家权位平等获得思想;康有为主要吸收了西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天赋人权和儒家的德性平等思想;孙中山吸收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儒家的权位平等获得的思想。核心价值的不同是三人社会平等观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价值、观念和制度是一个由里到外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洪秀全的核心价值是差等,差等外化在观念上的是“三纲”,观念在制度上表现为军师负责制、诸匠营和百工衙制度以及圣库制度。康有为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平等外化在观念上是“人人独立,男女平等”,观念在制度上表现为“去家界,建公政府”。孙中山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平等外化在观念上是民族平等、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观念在制度上表现为“三民主义”。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均富思想对缩小当代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警示意义在于,对结果平等的关注绝不是平均主义的延续,更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在理论建设层面还为多元现代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其他文献
纵览在我国中小学至高等教育学校中进行的教学方式改革中,"微课"无疑是最火热的其中一种。微课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典型教育手段,其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与教学发展的指导,教
<正>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已有二百多年,中国人知道其大名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介绍一下这部巨著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它的学说曾经引起的巨大反响和争论,
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逐渐开始反哺农村,原有农民逐步转化为市民,新农村建设风风火火。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对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本质作出了基本的规定,依据这一规定,本文指出,公安职能现代化和理性化的前提是政治变迁,政治变迁的实质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宪政制度与市场经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患者的麻醉价值。方法将114例行妇科腹腔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6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收治),随机分成2组,每组57组。对照
本文论述了套期保值原理成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重要工具的作用基理 ,结合两个例子来说明企业如何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来规避价格风险 ,确保企业正常的经营收益 ,并给出了各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