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的《超级女声》在全中国掀起了选秀造星浪潮,到2018年以全新形式播出的《偶像练习生》。中国的大众娱乐业文化通过传统媒体时代下娱乐体制的改变以及移动互联时代下新型娱乐工业的不断发展变得更具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新的粉丝文化也在新一代的粉丝群体的孕育下生长发芽。
本研究通过运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与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级女声》(2005)以及《偶像练习生》(2018)两档现象级具有代表意义的选秀造星节目中的粉丝参与式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参与式文化理论、虚拟社群以及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媒介技术视域下粉丝文化产生的变迁、出现的问题以及引导粉丝文化健康发展的举措。
本文的第一章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了描述,并对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对本研究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研究问题;第三章通过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了解了《超级女声》(2005)粉丝群体的应援行为以及生产行为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偶像练习生》(2018)粉丝群体进行了人口统计学以及行为调查,并分别对两个粉丝群体的粉丝文化进行了探讨;第四章研究了中国本土生根发芽的粉丝文化的变迁路径以及新媒介技术发展下粉丝群体及其文化产生的新特征与形式;第五章对现阶段的粉丝文化展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引导措施;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对研究局限进行了探讨,并且对接下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本次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粉丝文化的变迁,粉丝文化在媒介技术的变革中发展成为了一种参与性文化,并依托互联网建构了具有规模化、制度化和公益化的网络粉丝社群,结合媒介技术、粉丝参与程度的深度化、粉丝角色的转变、职业化发展以及粉丝社群经济的兴盛带给粉丝赋权的同时对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收编以及商业收编进行了抵抗和反收编,粉丝群体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生产力和高度先进文化资本的群体,寻找与主流文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粉丝社群在媒介技术下产生了社群内部的权利极化、更明显的区隔性等,也带来的排异与偶像群体的集体失声、粉丝产生的群体性迷失现象等问题。
本研究通过运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与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超级女声》(2005)以及《偶像练习生》(2018)两档现象级具有代表意义的选秀造星节目中的粉丝参与式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参与式文化理论、虚拟社群以及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媒介技术视域下粉丝文化产生的变迁、出现的问题以及引导粉丝文化健康发展的举措。
本文的第一章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了描述,并对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对本研究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研究问题;第三章通过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了解了《超级女声》(2005)粉丝群体的应援行为以及生产行为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偶像练习生》(2018)粉丝群体进行了人口统计学以及行为调查,并分别对两个粉丝群体的粉丝文化进行了探讨;第四章研究了中国本土生根发芽的粉丝文化的变迁路径以及新媒介技术发展下粉丝群体及其文化产生的新特征与形式;第五章对现阶段的粉丝文化展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引导措施;最后一章总结了本次研究的结论、对研究局限进行了探讨,并且对接下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本次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粉丝文化的变迁,粉丝文化在媒介技术的变革中发展成为了一种参与性文化,并依托互联网建构了具有规模化、制度化和公益化的网络粉丝社群,结合媒介技术、粉丝参与程度的深度化、粉丝角色的转变、职业化发展以及粉丝社群经济的兴盛带给粉丝赋权的同时对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收编以及商业收编进行了抵抗和反收编,粉丝群体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生产力和高度先进文化资本的群体,寻找与主流文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粉丝社群在媒介技术下产生了社群内部的权利极化、更明显的区隔性等,也带来的排异与偶像群体的集体失声、粉丝产生的群体性迷失现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