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女性健康。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病,50万妇女死于此病。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是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长期以来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和防止局部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腋窝淋巴结阴性率也愈来愈高。对此类患者,ALND并不能达到提高术后生存率的目的,其并发症——上肢水肿、患肢运动障碍、腋窝积液、感染、皮瓣坏死、上肢麻木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前哨淋巴结是指原发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发生转移必经的第一个淋巴结,并以此进一步转移至远端淋巴结,可以暂时阻止肿瘤细胞在淋巴道上进一步扩散。如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理论上原发肿瘤区域中其它淋巴结不会发生肿瘤转移。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外科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其意义在于可预测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并有可能使腋窝淋巴结阴性(NO)的乳腺癌病人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关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影响因素各家报道不一,存在的争议较多。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的一些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使用1%亚甲蓝染色法对89例乳腺癌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所有病例无腋窝手术史及辅助化疗或放疗史,临床分期M0期(Tis~3N0~2M0),其中Tis4例,T129例,T242例,T311例,Tx3例(入院前肿物已切除);术前可触及肿大腋窝淋巴结者21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者68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时,于肿瘤表面的皮下或乳晕下注射1%亚甲蓝约2ml,55~65分钟后解剖腋窝,沿染色淋巴管,追寻第一站引流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单独送病检。之后完成乳腺癌标准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情况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例患者中有78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7.6%。术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的SLN检出率94.12%,明显高于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本研究后64例SLNB检出率为93.75%,高于本研究前25例的检出率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人年龄,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活检前病灶切除部位,示踪剂注射部位,病理学类型,C-erbB-2状态,ER状态等各组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腋窝淋巴结肿大可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学习曲线也可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2.染料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定位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3.前哨淋巴结活检可用于指导乳腺癌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