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穗特色豆豉发酵及保藏技术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豉是中国传统的发酵豆制品,自古药食两用。为实现贵州三穗特色细菌型豆豉产品品质稳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强化优良菌种,实现纯种或混菌发酵,控制豆豉品质稳定性及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提高安全性。本文从贵州三穗自然发酵豆豉中分离筛选出3株优良菌株,采用混菌发酵制备复合发酵剂并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贵州三穗特色豆豉发酵优势菌种的筛选与鉴定。从传统生产工艺中分离筛选出13株菌,接种于黄豆,以感官评分和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制曲初筛及复筛,选出优势菌株5株,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后,最终挑选3株(B、F和J菌株)进行16Sr DNA测序,得出3株菌均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属,是贵州三穗特色细菌型豆豉的优势菌株。2.细菌型豆豉复合菌剂的制备。对3株枯草芽孢杆菌B、F和J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复合发酵剂并应用。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剂的最佳组合为A2B2C2D2,即最佳菌种配比1:1:1,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接种量为5%,在该条件下酶活力为48.51 u/g。最后通过测定蛋白酶活力、氨基酸态氮以及感官评分得到复合发酵剂均优于自然发酵和单菌株发酵。3.豆豉干燥特性、干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品质分析。在温度为50℃-70℃,相对湿度为30%-50%范围内,豆豉在湿热干燥过程中主要以降速干燥为主,恒速干燥时间短。选取5种经典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Page为豆豉最佳干燥模型。根据Fick第二定律,豆豉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在3.092×10-11-5.665×10-11 m2/s范围内波动,在该范围内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湿度增加而减小。通过综合评分对豆豉品质进行分析,得出在温度为60℃,湿度为40%时,豆豉综合评分最高为0.40。4.豆豉保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干豆豉在288.15 K-308.15 K范围内,菌落总数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大;随温度增加,增长速率增加;豆豉亮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亮度下降越明显。通过研究贮藏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干豆豉的菌落总数、亮度及感官品质变化情况,应用一级反应方程对干豆豉贮藏过程菌落总数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R2皆大于0.90,同时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在288.15 K-308.15 K范围内,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且分别为8.33%、0.03%、3.33%,两者的吻合度较高,可有效预测干豆豉在288.15 K-308.15 K内的货架期。
其他文献
<正> 随着国内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播如何“扬长避短”,从一个更新、更广、更全面的范围来认识广播的特点,挖掘广播传播的新优势,这是在当前媒体竞争中争取生存和发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来源于胰腺的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诊断无明确的指标,最终通过病理确诊。现将青岛市市立医院近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自血疗法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进行
从价值创造的独特角度,构造了一套实用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层次评价模型,有利于企业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自由贸易区是自由经济区的一个功能类型.在中蒙边境二连浩特口岸(对应口岸为扎门乌德)地区辟建自由贸易区对中蒙双边经济合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跨边境的更广域范围内形成资源
企业作为社会群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无论是对自身还是整个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
对湛江东海岛人龙舞、海岛及工业园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创建湛江东海岛人龙舞、海岛及工业三位一体的旅游园区的可行性和路径模式。认为:共处一地的本土民俗文化气息浓郁
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重及进展的早期因素,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糖耐量异常所致周围神经损害的病因机制,目的在于控制糖耐量异常人群转化为糖尿病
目的探讨普外科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作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