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前期已研发完成的一款辅助手机应用程序(APP)管理支气管哮喘患者,建立医患全面、实时、动态的管理平台,探讨该管理模式对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FeNO及医疗支出(直接与间接经济支出)等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连续入组符合条件的初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203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入组,排除主动退出患者,分为线下组42例和线上组42例。线下组每月电话随访,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至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复查肺功能、FeNO,并记录哮喘控制问卷(ACT、ACQ-5)结果、医疗支出等信息,线上组每周通过哮喘慢病管理APP患者端界面填写哮喘控制问卷,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至当地或我院门诊复查肺功能、FeNO或使用家用简易肺功能仪复查肺功能,将数据监测结果上传至医生端,实时接受医师指导建议。
结果:1、线上组哮喘患者入组时完全控制水平低于AP-AIM调查的哮喘完全水平(2.0%),干预后完全控制率高于2008年我国10个城市的三甲医院调查结果(28.5%),且高于发达国家(47%、45%)调查结果。2、线上组哮喘控制问卷(ACT、ACQ-5)结果在随访第1、3、6个月时较入组时有改善趋势,与线下组相比无差异,但随访至第12个月时,线上组的控制水平低于线下组。3、肺通气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pred、FEV1)改善情况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线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FeNO值随时间变化较入组时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与线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5、随访12个月,线上组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医疗支出水平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较线下组差异显著。
结论:借助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哮喘管理平台为哮喘患者的诊疗及随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可接受的、方便实用的管理模式,改善哮喘控制水平,巩固哮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医疗支出。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连续入组符合条件的初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203例,按照患者个人意愿入组,排除主动退出患者,分为线下组42例和线上组42例。线下组每月电话随访,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至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复查肺功能、FeNO,并记录哮喘控制问卷(ACT、ACQ-5)结果、医疗支出等信息,线上组每周通过哮喘慢病管理APP患者端界面填写哮喘控制问卷,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至当地或我院门诊复查肺功能、FeNO或使用家用简易肺功能仪复查肺功能,将数据监测结果上传至医生端,实时接受医师指导建议。
结果:1、线上组哮喘患者入组时完全控制水平低于AP-AIM调查的哮喘完全水平(2.0%),干预后完全控制率高于2008年我国10个城市的三甲医院调查结果(28.5%),且高于发达国家(47%、45%)调查结果。2、线上组哮喘控制问卷(ACT、ACQ-5)结果在随访第1、3、6个月时较入组时有改善趋势,与线下组相比无差异,但随访至第12个月时,线上组的控制水平低于线下组。3、肺通气功能各指标(FEV1/FVC%、FEV1%pred、FEV1)改善情况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线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FeNO值随时间变化较入组时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与线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5、随访12个月,线上组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医疗支出水平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较线下组差异显著。
结论:借助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哮喘管理平台为哮喘患者的诊疗及随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可接受的、方便实用的管理模式,改善哮喘控制水平,巩固哮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医疗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