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环糊精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截锥状结构非常适合包合与其空腔尺寸大小相匹配的客体小分子,起到改善客体水溶性,提高稳定性,控制缓释等作用。一氯三嗪-β-环糊精是葡萄糖单元上羟基氢原子被一氯三嗪活性基团取代的产物,取代的结果不仅使得MCT-β-CD具有β-CD的包结络合作用,而且具有亲电性的活性一氯三嗪基团还能与亲核性物质发生共价键作用使MCT-β-CD固着其上。利用MCT-β-CD的这两项性质,本文对柠檬醛这种芳香原料进行了包合,以包合后包合物的装载量为考察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中壁材质量浓度、芯壁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磁力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包合反应的影响。得到单因素最佳条件:壁材质量浓度为5%,柠檬醛与MCT-β-C D的质量比为1:10,包合温度45℃,搅拌速度1000 rpm,反应时间10 h,此时包合物装载量为8.96%。通过紫外光谱仪采用摩尔比率法验证了柠檬醛与MCT-β-CD的摩尔比为1:1。并采用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法和表面形态分析检验了柠檬醛/MCT-β-CD包合物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利用MCT-β-CD上的活性亲电基团将MCT-β-CD用于棉织物接枝整理,采用浸渍法制备具有芳香气息的棉织物,使棉织物具有持久的柠檬清香。实验考察了整理浴比、包合物浓度、浸渍时间、尿素含量、NaHCO3、Na2O3和NaOH三种碱催化剂及其浓度对棉织物接枝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整理浴比为1:25,柠檬醛/MCT-β-CD包合物做整理剂浓度为80g/L,浸渍80 min,20g/L的Na2CO3为碱催化剂,尿素浓度为20g/L。对整理前、后的棉织物进行了SEM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前的织物表面光滑、纹理清晰,整理后的棉织物表面有不规则的突起和表面褶皱。说明包合物成功接枝到棉织物纤维上。并对直接香精浸渍加香布和包合物作为整理剂整理后的加香布进行了缓释性能的测试,测得的数据说明与香精浸渍加香布相比,包合物作为整理剂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更好的缓释性能,持久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