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T2紫铜/6061铝合金脉冲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作为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拥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和耐腐蚀等性能,但不足之处在于造价成本较高。而铝的导电导热性能接近铜且造价成本低,工业中通常用铝来代替部分铜以降低生产成本。通常来说,由于铜和铝两种材料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因而铜铝异种材料焊接难度很大。在薄、中、厚板方面铜铝焊接常采用的方式是连续激光焊、搅拌摩擦焊、钎焊,而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是超薄铜铝复合结构在3C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常规焊接方式均不适用。经调研比对,纳秒光纤激光焊接方式适用于超薄难焊材料的焊接。纳秒脉冲光纤激光焊接是一种新兴的焊接方式。和其他常见焊接方式相比,其主要优势为:脉宽为纳秒级别、焊接热影响区非常小、焊件变形也非常小;焊点尺寸可以灵活调节并调至非常小;高重复频率激光束输出,可重复性好。这种焊接方式目前处于应用阶段,国内外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在超薄异种难焊材料领域。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器焊接0.1 mm厚铜、铝异种材料的工艺窗口、焊缝成形机理、铜铝复合结构的电学和力学性能以及接头的断裂机理。本文首先分析八种脉冲宽度所对应的脉冲波形以及单脉冲能量,选择出最适于纳秒脉冲焊接的脉冲宽度为60ns,后使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对0.1 mm厚铜铝板进行线焊预实验以及圆斑焊焊接正式实验并获得成形良好接头的工艺窗口为:功率75-90 W,焊接速度30-40 mm/s,频率210 KHz,线间距0.03-0.06 mm。根据焊缝表面以及横截面形状来分析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焊点成形的影响规律。150W脉冲激光器聚焦光斑直径为0.05mm,超薄铜铝板能被焊上的最小激光平均功率密度为3.6x10~6 W/cm~2,焊接机制与激光深熔焊焊接机制类似。纳秒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的规律来推导理论上超薄难焊异种材料焊缝成形过程,再用电子显微镜深入观察90W和120W时焊缝具体形貌并进行元素能谱分析得出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实际上超薄难焊异种材料焊缝成形过程及其成形机理。再通过高速摄像拍摄线间距分别为0.03mm、0.06mm时的焊接过程,得出功率适中增大线间距,能有效抑制热量累积效应。最后对试样进行剪切测试,可得接头最大剪切力为123.987N,平均剪切力为111.012N,可达铜母材最大剪切力的70%。接头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位置多集中于最开始几束激光与材料作用处,其断裂方式为塑性断裂。经半导体测量仪对铜-铜接头、铜-铝接头分别进行测试,可得铜-铝接头导电能力相对于铜-铜接头略有下降,但其导电能力仍处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证明将0.1mm厚以铝部分代铜复合结构应用于3C电子产品内、外构件设想可行
其他文献
利用SPME-GC-MS对蟠桃鲜果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聚类分析(CA)优选9组样品,共筛选出15种共有挥发性成分作为蟠桃特征物质构建指纹图谱;通过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及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内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用透射电镜
文章通过对中国高校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实践、与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发现在中国高校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明确的体态律动教学环节,因此对中国高校视唱练耳课堂中体
音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听网络歌曲。许多音乐爱好者喜欢一边听歌,一边浏览歌词,但是Real Player却一直没有歌词显示功能,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小小的遗憾,前几
当前时代下大型建筑与高层建筑崛地而起,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性技术,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土建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诸多建筑企业已
通常人们总是把后马克思主义之“后”解读成“后现代主义”,从而后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解读是一种想当然的外围解读,它忽略了后马克思
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最富魅力的高新技术。实践证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健康受害等许多问题,都有可能从生物技术的开发研究中得到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座新建的城市区域性集中供热厂。东、南与拟建中的某住宅小区栩邻,西面隔河与某煤场相望,北面为工厂正面,与交通干道相通。本工程占地面积8.12公顷,
目的开展现场调查研究分析和确认中越边境广西大新县某屯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特征及其流行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病例定义并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
我院在2004年6月2005年3月对1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内动脉膜剥脱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60~78岁,体重65~80 kg,术前血压在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