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制作活动义齿人造牙主要材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该材料存在硬度较低、收缩较大、耐磨性较差、强度低、不够致密等问题。而且人工牙耐磨性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总义齿的修复中,义齿磨耗严重,咬不碎食物,进而垂直高度减小,这些因素也是更换总义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人工牙在临床修复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自从美国学者Bowen RL在1962年发明的以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树脂为基质以二氧化硅粉为填料的牙科复合树脂问世以来,无论是材料本身的改性或临床应用技术的发展都是十分迅速的。它不仅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前牙充填材料,如:水门汀、自凝树脂等,而且也大量用于双尖牙及磨牙的充填,但是随着复合树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它的某些缺点例如它的耐磨耗性能、强度也逐渐被发现和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树脂基质耐磨性较差、强度低的缺点,通过纳米无机填料对树脂基质增强增韧改性来满足修复性牙科材料的要求,制备一种致密高、耐磨性能和硬度高等力学性能好的数控加工用纳米复合树脂牙科材料。本论文研究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数控加工用纳米复合树脂牙科材料的制备方法,从工艺上解决纳米复合材料不够致密问题,使之能较多的应用于临床牙科材料中。
本论文是用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和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共同作为树脂基质,利用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无机填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填料混合添加制备复合材料,同时采用原位分散法用高速搅拌和超声分散等制备工艺来改善纳米填料分散体系,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SEM)及各项理化性能等测试手段,对Bis-GMA/Nano(SiO2-ZrO2)纳米复合树脂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研究了树脂基体、纳米无机填料含量对复合树脂微观结构及各项理化性能的影响。经表征纳米SiO2和ZrO2微粒在Bis-GMA和TEGDMA混合基体中均达到了纳米级原生粒子分散效果,同时发挥了多种填料粒子间的互补、协同补强作用,制备出高性能的Bis-GMA/nano(SiO2-ZrO2)复合树脂牙科材料,合成出既美观又坚韧的复合树脂,充分满足临床牙科修复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