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需要合理性思想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要合理性问题是针对需要异化提出的思考,探求的是扬弃需要异化,实现人的需要合理性状态。马克思是在生产实践的视域中探寻这一问题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马克思所谈的人性并非是形而上学的抽象人性,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性。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提出人既不是绝对理性的存在,也不是直观感性的存在,更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实践的、处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作为有生命的个人,生存需要是应当首先得到满足的。人的生存需要是推动生产实践的原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会不断丰富,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最终实现需要的合乎人性。因此衡量需要合理性的尺度应当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界定,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前提、以合乎人性为最终旨向。马克思对需要合理性问题的思忖本质上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的深切关怀,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需要合理性的丧失境况,源自人本性的需要成为了异己的力量控制着人,需要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为工人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与资本家虚假需要的盛行。他进一步指出,需要异化的根源是劳动异化,需要异化蕴含的内在矛盾应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进行剖析。实现需要合理性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瓦解、分工的消灭以及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通过人的实践的历史性生成最终扬弃需要异化,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人将从片面的存在发展为总体性的存在。围绕马克思的需要合理性思想,本文首先从人的本性出发廓清人的需要,然后从人的现实生产实践中界定需要合理性的尺度,厘清需要合理性的内涵,再从资本主义需要合理性丧失的现实中探寻需要异化的根源,以把握需要异化的内在矛盾,最后在生产力发展和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明确扬弃需要异化的基本路途,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
其他文献
<正> 吐蕃,是于公元7世纪至9世纪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唐代以前,活动在青藏高原上的民族是由来居的羌人和土著融合而成的,到唐代,由雅隆部(地在今西藏山南)统
艾丽丝·默多克作为多产的作家和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赢得了享誉世界的盛名和声誉。她的小说《黑王子》因其非凡的叙事技巧和其紧凑的故事情节,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影响。并于19
木兰、熊猫是两个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在跨语境旅行中,其被赋予具有普适价值的现代意义阐释,在产生陌生化效果的同时,实现了中西异质文化的成功对接。实践证明,在多元文化并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实质是一个关系场。这个关系场是属人的关系场,也是处于社会情境中的关系场,是由实践形成的关系场。这个关系场是以人为点,通过实践形成的,是
<正>本文以第3代普锐斯车为例,简单分析普锐斯车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重点阐述普锐斯车的混合动力传动桥(P410)的结构原理。1普锐斯车混合动力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土地流转公平保障的不够,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为
<正>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媒介。为避免以往的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被动的处境。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
会议
“城市广场舞”是一种现代城市生活的综合性群体休闲方式,具有沟通、健体、散心、健美、娱乐等功能,它节奏欢快、场面活泼、通俗易学且舞乐合一,广受城市居民的喜爱,更是中老
林语堂从儿时起便在南中国接触西方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他的文化观中,儒教、道教、基督教的思想与中西方的文化思想互相融合,这种融合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的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只做后台支撑业务,不做客户端和网站,计划孵化上千个融媒体工作室,联通数百个客户端,构建起面向全国党媒的人才共享、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