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口陶器作为形制特异的一类器物,目前仅在我国东北地区有所发现,时间上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地域分布的独有性凸显了斜口陶器的研究价值,而以往研究者却仅侧重于对其名称、时空、型式、功能等方面的分散讨论。随着近年来新考古材料的不断发现,对斜口陶器进行综合性研究已变得十分必要。这一尝试,不仅可以为单一器类研究提供参考,也将为探讨整个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的纵横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共分6章。第1章:绪论。明确斜口陶器的定义,介绍斜口陶器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章:考古发现与分布范围。对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所有已知斜口陶器的出土地点和发现数量进行统计。第3章:文化属性与型式划分。结合东北地区已经建立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将所有斜口陶器归入6支考古学文化。同时,通过形制特征比较将部分斜口陶器分为两型,并明确各型式斜口陶器在诸考古学文化内的时间位置。第4章:发展阶段与演变脉络。通过对不同时间刻度上斜口陶器形态共性的把握,将斜口陶器的发展阶段分为早、中、晚三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新石器时代斜口陶器的两大演变脉络。第5章:造型来源与功能推测。通过阐述斜口陶器与筒形罐和玉箍形器的关系,说明斜口陶器的造型来源,并以出土环境和器表痕迹等诸多方面为切入点,对斜口陶器的功能属性进行推断。第6章: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