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西宁市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这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着极其敏感的响应。本论文以西宁市为研究区域,以西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自然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速率变化、转移及退耕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驱动力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对西宁市土地利用驱动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1)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以草地、耕地、灌木林、其它林地和未利用地为主。从1977-2007年的30年间,西宁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耕地减少了24394.5ha、林地增加了27988.02ha、草地减少了8075.97ha、建设用地增加了5460.48ha。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的转化模式为:耕地主要转向其它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别为12032.91ha和4511.16ha;林地主要转向耕地和城镇用地,分别为706.50ha和366.93ha;草地和水域主要转向耕地,分别为1531.08ha和154.53ha;未利用地主要转向耕地、其它林地和草地,分别为315.54ha、335.07ha和1144.80ha。 (2)景观指数分析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各种景观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度、优势度和分离度发生了较为复杂的不均匀变化,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程度排序为: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草地>耕地>水域。 (3)2000-2007年,退耕还林还草的绝对面积为42943.32ha,生态退耕9.56%,平均每年退耕1.37%,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为0.44。分区研究显示,退耕影响系数在市区、大通、湟源和湟中分别为0.15、0.39、0.35和0.64,表现出差异性。由2007年土地利用图得知:虽然退耕情况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25°的坡旱地仍然有很大面积分布,占研究区坡旱地总面积的12.88%。 (4)西宁市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驱动因子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存在差异。影响西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气候变化、人口变化、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富裕程度、市场与物价、政策法规等。耕地的变化主要受人口变动、农业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影响,林地和草地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水域的变化主要由降水和农业技术进步所致,各驱动力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都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