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空间的裂变与现代重构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司城灯戏是湘西特有的民间地方小戏。主要分布在永顺老司城及周边地区。一方面,它是湘西地区一种群体性、社会性、区域性的传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它以文化综合的形式,在老司城区域内外传承和发展,是民众群体性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因此,老司城的村落社区和灯戏文化,构成了一种对应的时空结构与文化关系。本文以老司城灯戏及所属村落社区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空间概念为切入点,运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加以探讨和分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为主线,综合文学、美学、艺术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探究灯戏所依托的文化空间变化及原因。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传统灯戏与老司城灯戏的基本概述。第二章是对老司城灯戏的传承空间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灯戏的不同的空间构成,通过对灯戏的生存环境及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探讨其文化空间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对灯戏空间的裂变及重构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具体阐述,并分析其传承重构的原因。作者从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出发,通过老司城灯戏内容的组成、演出形式、与当下旅游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对于新形势下灯戏的空间走向,进行了探讨。第四章尝试作出客观的预测与分析,为作为非遗文化的灯戏的保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保护思考与对策。即在前三章论述的基础上,就传统灯戏的现代发展,围绕可行性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目的,不仅是为了圆满地完成毕业论文,而是希望对老司城灯戏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探讨的新视角,在当前非遗保护语境下,探讨保护实践的可行性导向。在各种现代文化盛行、外来文化强势进入的当下语境中,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文化空间正遭到严重破坏和挤压,甚至以致丧失。老司城灯戏在当地民间剧团艺人们坚持不懈、举步维艰的传承中,艰难的保存了下来,为老司城文化的构成,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内容。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老司城灯戏,有更多的观众喜欢老司城灯戏,从而对老司城文化的整体性保护有所促进。笔者希望借助于才开始起步的研究,让这个几乎失传的民间小戏剧种,重新焕发出民间艺术的光芒和活力,成为老司城文化的独特名片。
其他文献
自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第一项专利权在五百多年以前出现至今,地域性始终是知识产权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表明:按照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家或地区范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电力医院急诊抢救室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针对目前家用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基于公用电话网的家庭智能防火防盗报警系统.系统采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远红外线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和一
期刊
定语从句历来是高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本文从学生感兴趣的英文歌曲入手,将英文歌曲与定语从句的讲解串联起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达到
民生广播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一类节目。为此,要注重遴选节目题材,注重节目的贴近性,强化对节目的评论,促进民生广播节目的良性发展。
<正>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后,可以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得到函数y=a x-k+h(a≠0)、函数y=ax+b cx+d(a、b、c、d为常数,a≠0,c≠0,bc≠ad)的图像及其性质.虽然函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在心血管外科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心血管外科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模式,采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
外丹作为道教医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今之人的养生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丹,多以丹砂、汞、铅之属炼制而成,常被命名为"还丹""九转丹""炼丹"等名。"丹"之名形成以前,它
<正>近读史宁中教授《数学思想概论》(第1~5辑)[1],享受于史教授对基本数学思想(抽象、推理、模型)的概括和阐释.特别是,作为第1~2辑讲述的重点,关于"抽象",史教授特别指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