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体重、皮长性状相关基因研究及自咬症病因分子遗传分析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貂是小型珍贵毛皮兽,水貂皮、狐皮和波斯羔皮早已成为国际裘皮贸易的三大支柱产品。当前,水貂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因此,提高水貂的生长性能,将给水貂养殖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以大兴安岭水貂养殖基地饲养的水貂(643只)作为研究对象,针对IGF-Ⅰ基因、GH基因、EGF基因、MSTN基因进行研究,采用克隆测序结合PCR-SSCP标记的方法,检测了这些基因部分编码区的SNPs,并分析了突变位点导致的多态性与体重和皮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利用与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基因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打下基础;为水貂品种的选育、提高水貂生长速度、皮张质量提供分子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同时,本研究还以大连金州水貂场的自咬水貂和健康水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标记技术结合SCAR标记技术对正常水貂样本(30只)和自咬水貂样本(30只)分别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遗传结构分析。对各样本中出现的显著RAPD差异标记经克隆测序后,采用SCAR标记对采集的全部样本进行PCR扩增,以扩增产物中标记片段的出现与否来区分健康水貂与自咬水貂个体。此研究为今后水貂的抗病育种或免疫育种奠定了基础,如果与传统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改良水貂品种,提高养貂业的生产效益,推动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发展速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克隆了水貂的GH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得到了1060bp的序列。从序列比较中可知该片段存在三个突变位点(分别在第269、538和539位点处)。(2)在检验的2对GH基因的引物中,我们发现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具有多态性。引物GH1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AA、BB、AB)。BB基因型个体体重及皮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P<0.05),因此可以初步判定B基因可能对水貂生长有利。引物GH2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CC、CD、DD);三种基因型个体对水貂体重、皮长性状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在检测的3对IGF-Ⅰ基因的引物中,我们发现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IGF-Ⅰ1扩增片段多态性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2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整个检测群体中显著高于B等位基因。但统计结果显示,AB基因型个体体重及皮长均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因此初步判定B等位基因是优势基因。引物IGF-Ⅰ2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CC、CD、DD)。三种基因型个体对水貂体重、皮长性状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引物IGF-Ⅰ3扩增产物经PCR-SSCP检测没有出现多态。(4)成功克隆了水貂的EGF基因的部分外显子DNA序列,得到了1002bp的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得出与小家鼠的EGF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4%;与褐鼠EGF基因同源性达83%;与猕猴的EGF基因同源性为79%;与人类的EGF基因同源性为78%。从序列比较中可知该片段存在三个突变位点(分别在45、196和498位点处)。在3个突变位点两端设计引物,经PCR-SSCP检测,有2对引物扩增片段出现了多态。引物EGF1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BB)。B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整个检测群体中高于A等位基因。统计结果显示,BB基因型个体体重及皮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体重也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型个体皮长与AA、BB型个体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以初步判定B等位基因可能是优势基因。引物EGF2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CC、CD、DD)。三种基因型个体对水貂体重的效应统计结果显示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皮长性状影响,CD型个体显著高于CC型(P<0.05),二者和DD型个体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引物EGF3扩增产物经PCR-SSCP检测没有出现多态。(5)成功克隆了水貂的MSTN基因的外显子DNA序列,得到了1128bp的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得出与犬的MSTN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4%;与狐的MSTN基因同源性达93%;与小鼠同源性为85%;与野猪的MSTN基因同源性为94%;与牛的MSTN基因同源性为86%;与人类的MSTN基因同源性为93%。从序列比较中可知该片段存在四个突变位点(分别在第186、380、616及648位点处)。在4个突变位点两端设计引物,经PCR-SSCP检测,3对引物扩增片段均出现了多态。引物MSTN1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BB)。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整个检测群体中高于B等位基因。统计结果显示,BB基因型个体体重及皮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体重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型个体体重和BB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AB型个体皮长与AA、BB型个体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初步推测B等位基因可能是优势基因。引物MSTN2扩增片段经PCR-SSCP检测,在水貂群体中出现2种基因型(命名为CC、CD)。C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整个检测群体中高于D等位基因。统计结果显示,CD型个体体重及皮长均显著高于CC型个体(P<0.05),推测D基因可能是优势基因。引物MSTN3扩增产物经PCR-SSCP检测出现3种基因型(命名为EE、EF、FF)。E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整个检测群体中高于F等位基因。统计结果显示,FF型个体体重及皮长均显著高于EE型个体(P<0.05),推测F基因可能是优势基因。统计各基因型之间的组合给水貂体重及皮长性状带来的影响时,发现四种基因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对所检测的水貂样本的体重及皮长差异显著(P<0.05)。(6)采用RAPD标记和SCAR标记技术对水貂的自咬症发病原因进行遗传分析时,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6条产生清晰、稳定扩增产物的引物,其中18条引物出现多态性,多态率为26.67%。筛选出的26条随机引物,在水貂健康组与患病组以相同条件进行了3次重复扩增。扩增结果显示,有11条引物扩增的结果重复性较好、多态片段明显(分别是S103,S112,S120,S139,S144, S167,S176,S178,S356,S358,S360)。其中引物S103和S356扩增的条带共性与差异标记最明显,针对其扩增出的不同标记片段,将其回收、克隆、测序,获得了标记片段的特定序列。并对标记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重新设计4对引物,将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SCAR标记,在水貂的健康组与患病组个体中分别验证。结果表明水貂的自咬症发病原因与遗传基因相关,利用RAPD标记结合SCAR标记能够区分健康与自咬水貂群体。
其他文献
目的:在棉花蕾期揭除地膜可以起到控制残膜污染增量的作用,但揭除地膜后必然会使土壤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棉花生长。探索揭膜后土壤微环境变化、根系发育动态和空间
太阳风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过干扰地磁场对人体产生的间接影响,使人类某些疾病发病率上升,恶性交通事故增加,在磁暴发生期间或地磁高干扰日,应提醒人们注意
无功电压控制问题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厂的无功电压控制是整个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文首先对于电厂侧无功控制方式的发展,国内
基于邓肯-张模型,运用数值仿真分析技术,对新疆某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竣工期和满蓄期大坝的应力变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顺河向水平最大位移及堆石体
<正>竞争战略是企业形成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它能够为企业的竞争行为提供基本的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进入我国的商业信息管理领域,
2017年以来,钢铁行业经营形势显著好转,我国钢铁工业由规模速度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企业效益由主要依靠品种结构差异和产销规模转向主要靠技术、质量、服务、管理、
大行程纳米定位驱动控制技术是三维测量系统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微行程的纳米定位驱动控制技术已经成熟,但具有纳米定位精度的大行程驱动控制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和进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许多地区尤其是非洲和亚洲,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被认为是HCC发生的一个高
<正>严重多发伤伴多处骨折,伤情复杂危重,如若观察护理不当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生命。我科1990年8月至1993年8月共收治多发伤及合并多处骨折800例,占创伤病人总数21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研发项目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很多企业都在研发项目开展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在很多情况下,尽管企业投入了很多资源,研发项目的效率却并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