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公众普遍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公平(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伴随着这种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对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产生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并已成为当今万众瞩目的焦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顺应这股潮流,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发展和消费模式,尤其是节约型消费途径的构建。然而,在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由于早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不良影响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欠缺的制约,节约型消费模式的构建还存在诸多的阻碍。因此,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施节约消费,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已成为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人士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从居民消费的角度分析了节约型消费。首先,笔者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消费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说明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难点和创新之处,以突出本文的研究价值。其次,分别介绍了节约型消费的内涵、特征和产生条件,并分析了节约型消费和绿色消费以及可持续消费的关系。同时,对居民消费者心理活动的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对节约型消费中消费者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作了分析,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在江苏省范围内向大量人群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找出那些显著影响居民消费者消费意识与行为的因素。并由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到启示,分别从消费者、政府、企业以及环保NGO这四个角度提出各自的节约途径建设,为江苏省建设节约型消费体系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