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研究(1931-1945)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吉林地区地处东北边疆,既有毗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又曾被日寇侵占14年(1931—1945),党组织长期孤悬敌后,这种特殊的传播环境使得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的传播具有与关内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意义,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不过,目前,我国从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的学者虽多,但少有以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于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情况更是鲜有著述。本文由此作为切入点,对1931—1945年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丰富的档案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以基本文献史料为依据,采用多学科交叉、宏观与微观结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931—1945年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进行专题研究。本文首先对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及区域背景进行分析,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背景,论证1931—1945年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必然性。其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总结,以1933年《一·二六指示信》的发布及1940年东北抗联第一军总司令杨靖宇的牺牲为时间节点,从纵向对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基本进程进行分阶段探析。再次,从横向对抗战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进行区域考察,主要是将其分为“主阵地”——抗日游击区(以磐石抗日游击区为例)、“第二阵地”——日伪统治下的吉林城市(以日伪在吉林地区的统治中心——吉林市为例),从传播环境、传播主体和传播活动等维度,进行深入考察,从而勾勒1931—1945年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基本脉络。最后,以前述四章为依托,对抗战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进行基本评价,总结其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2005年,品牌折扣店异军突起,成为服装行业以及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这种全新营销模式被认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市场上涌现出难以数计的品牌折扣店,打着品牌折扣名
湖南动画以湖湘本土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受市场化和时尚化的取向影响,逐渐忽略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湖南动画要再创辉煌,一方面需要用湖湘文化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量、不同分布及骨水泥向椎间隙渗漏等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一具,范围
<正>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的特点较为显著。《201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仅为118天,产品主要以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为主,期限
文章针对石油化工工程机械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关键内容以及应用措施,望能够促进其机电一体化水
空气钻井综合录井安全监控系统是以综合录井为监测手段的空气钻井井下燃爆监测与控制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综合录井技术和空气钻井安全监控软件实时监测井口返出烃类气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模式,剖析了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居住建筑模式,其中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社区服务)对
空气钻井工艺是一种钻进效率比较高的技术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极大提高一口井的钻进时效,降低总的钻井作业成本。但由于这种技术受客观情况影响比较大,不是任何场合均可以
为了解决靖边气田钻井过程中井漏堵漏不彻底、容易出现井漏反复的井下复杂问题,在基于常规堵漏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智能凝胶GD-1混堵技术,通过几口井黄土表层、刘家沟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