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银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经验证明,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会对东道国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笔者将从外资溢出效应的角度对此课题进行探索。本文以国内外的外资溢出效应文献和银行业产出理论文献作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外资在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尤其重点对外资银行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基于外资溢出效应的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定性分析,采取实证方法定量地检验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溢出效应。这是本研究的核心,利用生产函数的参数研究法建立模型,以计量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在生产函数中构建能够量化溢出效应方向的系数,判断我国银行业是否存在外资溢出效应并直观描述溢出效应的力度与方向,在实证模型中以边际分析方法对我国银行在劳动、资本、管理费用三种投入要素的贡献率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我国银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针对实证结果,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银行业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效应的方向与力度,随着我国开放步伐的深化而加强。第二,我国银行业的劳动、资本及管理费用投入要素中,管理费用投入要素依然具有较高的正的边际生产弹性,而劳动与资本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弹性呈现出提高的趋势,表明我国银行在人力及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上有所改善。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