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先行调解制度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s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诉讼爆炸和司法资源紧张这一矛盾成为近年来理论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法院所面临的诉讼压力与日俱增,各地法院都不断探索尝试非诉纠纷解决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调解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12年新民诉法在122条新增了有关先行调解的规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毋庸置疑,先行调解制度的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它的产生是有历史和现实根源的。虽然先行调解首次以立法予以明确,但很多地区法院的诉前调解工作的实践,已经为先行调解制度的设置奠定了基础。先行调解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缓解法院的诉讼压力,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诉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我国法院调审合一的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但是,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先行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亟需予以完善。本文在对先行调解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设置的积极意义和适用先行调解应遵循的原则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先行调解制度的弊端,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先行调解的设置本意,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实践。对于先行调解制度的弊端,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界定清楚先行调解的性质。对此立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界的观点也并不统一。笔者认为,先行调解应该定性为立案前的自愿调解。此外,立法上对先行调解制度的规定并无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程序设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损害当事人诉权行使、调解成功率不高导致诉讼成本增加、先行调解被恶意适用和调解机构不独立、调解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了观点和建议。首先应该在立法上明确先行调解的适用范围和法律后果,对经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应该在当事人申请的前提下通过制作调解书赋予强制力。在司法方面,应该完善先行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建议启用“预立案”程序实现调解和诉讼的无缝对接。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不断优化先行调解工作的机构配置,设置独立的先行调解办公室,并在人、财、物上给与适当的倾斜,充分发挥先行调解快速、有效解决纠纷的优势。总之,先行调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调解制度,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虽然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但随着法治的不断发展,相信国家会出台相应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其他文献
为持续提升城市排水泵站的运行质效,管控内涝灾害的发生机率,确保污水的有效处理,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文章以排水泵站运行管理工作作为研究重点,系统全面探讨现阶段排水泵站运
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中,我国对于各个阶段教育 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既需要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深度,但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 能力。小学
笔者担任青海省大通县宝库乡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职务多年,并在多年的学校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学校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顺应形势的一种产物,是小学与初中教育一体化的学校。它面对的是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跨度较大,他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学生在同一所学校要度过九年的学习生活,熟悉的教师等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何保障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重要,而房屋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讲则显得尤为突出。而本文重点探讨的便是新时代下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重要性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土壤1.大田土壤。2015年4月5日试验安排在延津县马庄乡,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一致,采用5点取样法,土层深度10~20 cm。分别取没有种植过花生(简称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居民生活每年需要食用大量粮食,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密切关系。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属于危害种植产量的关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脓毒症患儿89例为脓毒症
<正>近日,教育部内部审计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不
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带领儿童去亲身经历、探究、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探寻科学的结论。基于科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研究性学习走进了我们的科学课堂,并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蕴藏已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科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学习方式,其学习过程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