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采用无氮培养基从沈阳郊区玉米地土壤中筛选到1株菌株。并对分离到的2#菌株和一株硅酸盐细菌胶质芽孢杆菌参比菌株1#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培养条件及其与铝土矿作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1#和2#两株菌株都是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芽孢椭圆或圆形,能产生丰厚的荚膜。细菌能通过荚膜粘在一起形成菌胶团。在无氮培养基上菌落呈边缘整齐的圆形凸起,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可挑成丝,有弹性难于挑起。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柠檬酸盐利用、耐盐耐碱、碳氮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而在明胶水解、苯丙氨酸脱氨、硝酸盐还原、酪素水解等其它生理生化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对1#、2#两株菌株进行了生长和培养条件研究,发现在接种36h后细菌都进入了快速生长期,72h后进入稳定期。1#和2#菌株在250mL锥形瓶中振荡培养的最适条件:葡萄糖为碳源,pH8.0~8.5,温度28℃~30℃,装液量100mL,1#菌株以硝酸铵为氮源,2#菌株以硫酸铵为氮源。使用1#、2#菌株对铝土矿作用7d,铝土矿中的A/S可由作用前的9.86分别提高到11.51,11.41,芽孢产生率分别达到40.17%和43.27%。并对细菌的脱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浸矿过程中细菌产生的有机酸不是造成矿物分解的主要原因。胞外多糖等代谢产物在脱硅过程中起着絮凝剂的作用。对摇瓶浸出体系中细菌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矿物上吸附的细菌越来越多,浸出8d,1#细菌的吸附量达到了细菌总量的61.70%,2#细菌的吸附量占其总量的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