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纤维抗静电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静电复合涂层在航空航天、电子、军事等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填充型抗静电复合涂层以其加工工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机械性能优越等特点,成为了最主要的抗静电复合涂层种类。抗静电复合涂层必须具备适当的电导率,这要求填充料的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常见的粉末型填充料添加量很大,对基体树脂的机械性能会造成破坏。碳纤维作为导电填料,具有质轻、导电性能好、添加量少等优点,但由于其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过高,影响了其实际使用。本课题通过调整碳化工艺,制备了介电性能优越、电导率可控的低温碳化纤维,并制备了以弹性聚氨酯树脂为基体涂料的抗静电复合涂层。本文研究了碳化工艺对低温碳化纤维体电阻率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仪(E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了纤维内部结构变化对体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温度是影响纤维体电阻率的关键因素;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纤维内部结构更加致密,结晶度逐渐升高;600~900-C碳化的纤维其电阻率可以调控在103~10-2Ω·cm之间;适当的延长保温时间有助于纤维体电阻率的降低。分析了不同预氧化工艺对低温碳化纤维的影响,发现碳化温度较低时,预氧化程度越大,纤维体电阻率越低。比较了湿法纺丝原丝、干喷湿纺原丝、静电纺丝原丝制备成低温碳化纤维后体电阻率的差异。探究了碳化温度对纤维介电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规律。碳化纤维抗静电复合涂层的表面电阻率主要受碳化纤维的体电阻率、长度和含量的影响。体电阻率越低,复合涂层形成完整导电通路后的表面电阻率就越低;碳化纤维的长度越大,越容易在涂层内部形成导电通路;随着碳化纤维含量的增加,涂层突然开始导电,然后进入逾渗转变区域,继续增加纤维含量,涂层的表面电阻率下降缓慢。通过比较不同电压下表面电阻率的测试结果,证明了碳化纤维复合涂层内存在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效应。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填充料的复合涂层的导电特性,发现了碳化纤维抗静电复合涂层具备的“尖端效应”优势。纤维在涂料基体中均匀的分散是制备网络化抗静电涂层的前提和关键。通过研究分散时问、超声时间对纤维分散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备短切纤维和树脂混合料时,应采取高速搅拌和低速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先以800 r/min的速度分散5 min,再以2000 r/min的速度搅拌20 min,纤维即可达到良好的分散状况。采用质量分散系数β来评价纤维分散的均匀程度。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低于4mm时,容易获得均匀的分散体系。纤维含量对复合涂层表面电阻的分散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为保证其均匀性,纤维的含量应该避开逾渗转变区域。另外,本课题还探讨了树脂粘度、溶剂处理对纤维在树脂中分散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对胆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胆石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他指出青年知识分子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主张采取多种措施,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成
SSR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分子标记,与RFLP、RAPD、AFLP相比,SSR具有多态性高、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已在水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阐述了SSR标记的基本原理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深入应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消费者体验需求的不断攀升,促使旅游O2O行业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本文意在研究国内旅游行业的O2O模式是如何发展
作者介绍了什么是针孔全息图,为什么说针孔全息图给光计算机带来了希望,以及这一新概念新技术是怎样产生的。
合同形式即合同的表达方式,作为合同意思表示的载体,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合同的影响力均是不同的。合同形式的立法选择,体现了法律对合同形
生态立区战略,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的亮点之一,强调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依托黄河资源,保护黄河资源,构建生态经济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
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概念界定和类型划分,相关文献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概括。这里从企业并购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再做一点简单的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